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普所作的《咏史》第四首,主要评论了汉代两位名臣——张汤和公孙弘。诗中提到的“舒与黯”指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名臣司马迁和汲黯,司马迁因撰写《史记》而被誉为“史家之绝唱”,而汲黯以直言敢谏著称,诗中将他们与试图吞噬“枭心”的人物相对比。
“何物枭心欲食之”一句,运用比喻手法,暗示张汤和公孙弘的政敌或批评者如枭鸟般阴险,试图消灭他们的影响力。接下来,“六经千载无生气”表达了对儒家经典的感慨,认为自公孙弘担任丞相后,儒家之道似乎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和生气。诗人认为这种变化始于公孙弘执政时期。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揭示了权力斗争对学术文化氛围的影响,以及对儒家精神衰落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时局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