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独居

榾柮燔春火尚红,暮寒才觉卷帘通。

炉灰画尽诗初就,蜡炬烧残酒未中。

闷爱拾遗吟语燕,閒同中散送飞鸿。

蹇驴不敢朝天去,十日何曾过巷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日暮时分独自居处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孤独感与对生活的细腻体味。

首联“榾柮燔春火尚红,暮寒才觉卷帘通”,以“榾柮”(粗木)燃烧的余烬映照出春天的火光仍显微红,暗示着冬末春初的季节交替,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温暖与希望。随着夜幕降临,寒意渐浓,诗人方才意识到需要打开窗帘,让外界的空气流通进来,这一细节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生活细微变化的关注。

颔联“炉灰画尽诗初就,蜡炬烧残酒未中”,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炉灰上画满了诗句,表明诗人沉浸在创作之中,而蜡烛即将燃尽,却仍未饮尽杯中的酒,这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艺术创作与饮酒享乐两种生活方式的融合。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态度。

颈联“闷爱拾遗吟语燕,閒同中散送飞鸿”,运用了两个典故。“拾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他常常在燕子的吟唱中寻找灵感;“中散”则是指晋代的嵇康,他喜欢在闲暇时欣赏飞鸿。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虽感孤独,但依然热爱生活,从自然界的细微之处汲取灵感,享受孤独中的宁静与自由。

尾联“蹇驴不敢朝天去,十日何曾过巷东”,以“蹇驴”(行动不便的驴)比喻自己,暗示诗人因某种原因无法前往朝堂或追求更高的理想,只能在日常生活中徘徊。然而,“十日何曾过巷东”一句,看似无奈,实则蕴含着诗人对现状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即使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也依然能在巷东的小天地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乐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自我处境的反思,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微妙处理。

收录诗词(263)

李希圣(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寒

二月春寒仍未消,寒梅始花江雁遥。

轻红重碧不禁怯,雨细风粗相倚骄。

寂寂楼台帘半掩,深深院落烛初烧。

十年谙尽关山路,记踏霜痕过板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即事有感

坐对庭花春事微,参差渐与世相违。

四三三四有喜怒,哀乐乐哀无是非。

贾谊伤鵩未知命,张华赋鹪能息机。

都门祖帐试相待,神武挂冠吾欲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夏闰枝编修孙桐方持妇服作此慰之

故香落尘经雨滋,荀令断肠君岂支。

冉冉佳期成梦寐,潭潭旧事费寻思。

年时已不怡中夜,气味犹疑作远离。

莫似二毛潘骑省,帱茵弹泪写哀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梅花

月落霜繁短景催,年年玉笛唤愁回。

江边日夕垂垂发,雪后园林细细开。

香与蕙难争百亩,白如榆不上三台。

春风词笔流传遍,悔向扬州倚阁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