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闻雁》由明代诗人孟洋所作,描绘了诗人夜晚听到雁鸣时的思绪与情感。
首句“早春入夜尚凄风”,点明了时节与氛围,早春之夜,寒风依旧凛冽,营造出一种清冷、寂寥的意境。次句“孤月纤纤生远空”,通过描绘一轮细长的月亮挂在遥远的天空,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遥远的主题,同时也为下文的雁鸣渲染了背景。
接着,“万里独愁南望客”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在如此辽阔的天地间,独自一人,心中充满了忧愁,而这种忧愁似乎是对远方客人的思念。紧接着,“一声何似北来鸿”,以雁鸣之声作为转折,将诗人的思绪从对远方的思念拉回现实,仿佛那北来的雁鸣,是某种安慰或是呼唤,引发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感慨。
“往秋共逐嗟行路”,这一句回顾了过去,诗人与他人一同经历了艰难的旅程,共同面对生活的苦涩与挑战。而“此际相逢愧转蓬”则表达了诗人此刻的复杂心情,与过往的朋友重逢,却因种种原因感到羞愧与不安,仿佛自己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失去了方向与定力。
最后,“多思欲归弦调里,哀音已过塞云中”,这两句将诗人的思绪推向深处,他渴望回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通过音乐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思考。然而,雁鸣的声音已经穿越了边塞的云层,似乎带走了诗人的哀愁与思绪,留下了一片宁静与深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以及在孤独与回忆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