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

早春入夜尚凄风,孤月纤纤生远空。

万里独愁南望客,一声何似北来鸿。

往秋共逐嗟行路,此际相逢愧转蓬。

多思欲归弦调里,哀音己过塞云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闻雁》由明代诗人孟洋所作,描绘了诗人夜晚听到雁鸣时的思绪与情感。

首句“早春入夜尚凄风”,点明了时节与氛围,早春之夜,寒风依旧凛冽,营造出一种清冷、寂寥的意境。次句“孤月纤纤生远空”,通过描绘一轮细长的月亮挂在遥远的天空,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遥远的主题,同时也为下文的雁鸣渲染了背景。

接着,“万里独愁南望客”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在如此辽阔的天地间,独自一人,心中充满了忧愁,而这种忧愁似乎是对远方客人的思念。紧接着,“一声何似北来鸿”,以雁鸣之声作为转折,将诗人的思绪从对远方的思念拉回现实,仿佛那北来的雁鸣,是某种安慰或是呼唤,引发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感慨。

“往秋共逐嗟行路”,这一句回顾了过去,诗人与他人一同经历了艰难的旅程,共同面对生活的苦涩与挑战。而“此际相逢愧转蓬”则表达了诗人此刻的复杂心情,与过往的朋友重逢,却因种种原因感到羞愧与不安,仿佛自己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失去了方向与定力。

最后,“多思欲归弦调里,哀音已过塞云中”,这两句将诗人的思绪推向深处,他渴望回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通过音乐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思考。然而,雁鸣的声音已经穿越了边塞的云层,似乎带走了诗人的哀愁与思绪,留下了一片宁静与深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以及在孤独与回忆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

收录诗词(119)

孟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望太华

十年太华游山思,五月潼关骑马来。

日动松林仙掌出,云移莲井玉峰开。

北涵渭水生秋色,西带秦京锁暮哀。

安得从容应尽兴,翠微深处访云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石沟

盐井黄沙迷白草,石沟残日下荒山。

烽烟暂喜连朝息,旌节遥从万里还。

秋早兵戈屯塞上,风高鼓角动云间。

西陲诸将今非昔,胡虏无劳数扣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环县

灵武城高接夏州,逶迤山势引边愁。

胡来六月常烽火,农起千军尽戍楼。

草树阴阴刁斗夕,云沙莽莽玉关秋。

比年耆旧多湖海,节制谁能范老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襄陵省中池亭甚佳因怀张李二明府

日暮襄陵池上亭,孤吟长坐叹飘零。

荷花无主谁为色,竹叶怜人独自青。

暝逼高林回倦鸟,风生曲槛度流萤。

季鹰元礼俱何在,好对青霄倒玉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