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秋(其四)秋屋

一所尖头屋,千山落木风。

日斜葭菼外,人在寂寥中。

倚树见归鸟,开轩闻草虫。

转嫌邻舍近,隔水结茅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孤寂的秋日景象。诗人以“一所尖头屋”作为切入点,巧妙地将读者引入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离的空间之中。随着“千山落木风”的描述,画面逐渐展开,秋风轻拂,落叶纷飞,营造出一种深秋特有的萧瑟氛围。

“日斜葭菼外”,夕阳西下,光线逐渐柔和,远处的芦苇在余晖中显得更加静谧。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空间的广阔和时间的静好。

“人在寂寥中”,通过“人”这一主体的出现,将读者的视线聚焦于屋内之人,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似乎被无限放大,与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接下来,“倚树见归鸟,开轩闻草虫”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绘,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倚靠在树旁,诗人看到了归巢的鸟儿,听到了草丛中的虫鸣,这些自然界的生灵仿佛成为了与人对话的媒介,传递着生命的活力与和谐。

最后,“转嫌邻舍近,隔水结茅篷”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环境的微妙情感变化。原本在寂静中感到的孤独,现在却因邻舍的存在而感到一丝温暖,甚至萌生了结庐水边的想法,渴望与自然更紧密地融合,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转折,展现了深秋时节独有的意境之美,同时也传达了对宁静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九秋(其五)秋社

村童喧北里,野老报西成。

掩豆豚肩小,吹豳羯鼓鸣。

神鸦飞食肉,社鼠坐分羹。

醉舞黄花下,巫阳象版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十九秋(其六)秋楼

我亦有仙骨,高居远俗尘。

不因吹笛处,谁识倚楼人。

山色开三面,秋空无四邻。

超然群动外,日月逐閒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十九秋(其七)秋塘

下流不可处,众浊难为清。

最爱荒塘水,能留孤月明。

烟波秋潋滟,荇藻夜纵横。

取次坚冰近,春来草又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十九秋(其八)秋戍

白草经年戍,黄花万里情。

秋风度天堑,落叶满边城。

壮士犹编伍,将军未厌兵。

主人恩尚浅,七尺为谁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