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定光寺的宁静与庄严。诗人沈明臣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的地理位置、规模以及僧侣的生活状态。"定光遥带郭,三亩布金初",开篇即点出寺庙的位置与规模,"定光"二字暗示了寺庙的宗教意义,"遥带郭"则描绘了其与外界的相对独立性。"三亩布金初"可能是指寺庙占地不大,但初具规模。
接着,“寺小无钟鼓,僧勤沸木鱼”两句对比鲜明,强调了寺庙的规模虽小,但僧侣们的生活却充满活力。"无钟鼓"反衬出寺庙的宁静,而“僧勤沸木鱼”则通过生动的比喻,表现了僧侣们勤奋修行的情景。“沸木鱼”形象地描绘了木鱼声在寺庙中回荡,如同沸腾一般充满生机。
“一灯青日夜,双树绿扶疏”进一步渲染了夜晚寺庙的氛围,一盏孤灯照亮了寂静的夜晚,而“双树绿扶疏”则描绘了寺庙周围树木繁茂、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夜晚的静谧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最后,“最称清羸客,来依大士居”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环境的喜爱和对僧侣生活的向往。"清羸客"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身体瘦弱,心灵纯净,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内心的平静与修行的启示。“来依大士居”,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认同,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精神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定光寺的宁静之美,以及僧侣们修行生活的生动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