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三首(其三)

西风无着处,如今闲了,斜阳高树。

摇落江潭,一片乱鸦飞去。

客思吟商最苦,更消得、庾郎愁赋。

深院宇,残萤断雁,伴人凄楚。

谁怜病枕难禁,正飒飒吹来,萧萧不住。

采绿前游,空有砌蛩能诉。

弹指几番怨恨,怕化作、漫天碎雨。

君听取,凉声又惊秋暮。

形式: 词牌: 玉漏迟

鉴赏

这首《玉漏迟》的第三首,由清代词人项鸿祚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凄美景象,充满了深深的孤独与哀愁。

首先,“西风无着处,如今闲了,斜阳高树。”开篇即以西风、斜阳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西风无形,难以捕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斜阳高挂,余晖洒在高树之上,既美丽又略显苍凉,预示着一天即将结束,也暗示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奈。

接着,“摇落江潭,一片乱鸦飞去。”江边的水潭被落叶覆盖,一只只乌鸦在空中盘旋,最终飞离。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也暗喻了世事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乱鸦的飞去,似乎在告诉人们,一切美好终将逝去,留下的只有孤独与回忆。

“客思吟商最苦,更消得、庾郎愁赋。”这里的“客思”指的是旅人的思乡之情,用“吟商”(音乐中的一个音阶)来形容这种情感的哀愁,极为贴切。庾郎,即南朝诗人庾信,以其作品中表达的深沉哀愁而著称。词人通过引用庾郎的愁赋,进一步强化了自己内心的悲凉与忧郁。

“深院宇,残萤断雁,伴人凄楚。”深邃的庭院里,只剩下断续的雁鸣,陪伴着孤独的人。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象征着离别与思念。断雁的叫声,凄厉而哀伤,仿佛在诉说着无法言说的离愁别绪。

“谁怜病枕难禁,正飒飒吹来,萧萧不住。”病卧床榻,难以忍受这秋风的凛冽。飒飒的秋风吹过,萧萧的声音不绝于耳,更加重了内心的痛苦与无助。这里通过自然界的风声,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最后,“采绿前游,空有砌蛩能诉。”曾经的欢愉已成过往,只有砌边的蟋蟀还能发出声音,诉说着过去的美好。蟋蟀的鸣叫,虽能引起共鸣,却无法真正慰藉人心的空虚与寂寞。

“弹指几番怨恨,怕化作、漫天碎雨。”时光如白驹过隙,弹指之间,便经历了无数的怨恨与遗憾。这些情绪,恐怕最终会化作漫天的细雨,无声地落下,滋润着大地,也洗涤着人心。

“君听取,凉声又惊秋暮。”请听我言,这凉爽的声音,又提醒我们秋天已经来临,岁月不待人。词人在结尾处,以一句轻柔的话语,提醒读者珍惜时光,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孤独的世界。项鸿祚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象完美融合,使得这首词成为了清代词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收录诗词(221)

项鸿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字:莲生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98~1835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

卷起湘帘,是谁留住,巫山片云。

爱流苏百结,遥连步障,琉璃四角,低压文裀。

梅影笼宵,杨花扑昼,里许元来别有春。

闲思想,自同心撒后,不怕黄昏。

输他见惯横陈,笑比似、红墙隔几层。

记销金寒重,枕怜双粲,软绡凉透,床怯初分。

珠络明县,香筒暗减,围得柔乡到晓温。

无眠夜,听珊瑚钩响,第一销魂。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醉太平四首(其一)

桥横碧汀,山围翠屏。小亭弦索凄清,杂溪声树声。

烟笼鬓青,风吹酒醒。几时待访云英,趁江船月明。

形式: 词牌: 醉太平

醉太平四首(其二)

诗魔酒魔,愁过病过。撩人一段横波,唤卿卿奈何。

池喧绿荷,墙围碧萝。骤凉亭院风多,近黄昏睡那。

形式: 词牌: 醉太平

醉太平四首(其三)

朱颜醉酡,青衫泪多。一生闲里消磨,问人生几何。

新诗细哦,花梢日矬。点灯时候难过,掩纱窗梦佗。

形式: 词牌: 醉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