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儒生骨朽名犹在,高冢相望已乱真。
只认夜深萤聚处,便应泉下读书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情趣。儒生骨朽名犹在,表明儒家学者虽然已经去世,但他们的名字和学说依然留存在人们的心中。高冢相望已乱真,则是对现实世界喧嚣与混乱的一种描绘,高冢指的是豪门贵族的陵墓,这里用来比喻那些追求物质财富的人。
诗人通过只认夜深萤聚处,表达了自己对于宁静自然环境的向往。萤火虫在夜晚发光,就像是在黑暗中指引方向,诗人似乎在寻找内心的光明,而不是外界的喧嚣。
便应泉下读书人,这一句则揭示了诗人的隐逸生活。他选择在泉水旁边阅读,是为了远离尘世的纷扰,在自然中寻求知识和智慧的滋养。整首诗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回归自然的心境,通过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不详
诗老相过鬓已星,吟魂未减昔年清。
挥毫不著尘埃语,尽把梅花巧琢成。
杰阁岧峣倚碧苍,菊花时节此持觞。
市声一段隔秋水,桥影半空横夕阳。
挺挺霜筠排壑立,涓涓石溜引山长。
人言绝顶多奇观,安得闲身宿上方。
赤地我民苦,寸心天我知。
元元争救死,凛凛强扶危。
备具先三日,忧端彼一时。
倏然返生意,人力岂能为。
叫得神明力,挽回天地心。
连朝被甘泽,既雨积重阴。
水满田高下,凉生秋浅深。
老癃幸无死,一饱庆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