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野亭惯为寻春到。刻意怜春春太早。
今年方喜见春迟,往事悠悠来暗抱。
酒阑无奈花仍好。醉里不知人已老。
尊前日日愿花娇,花若长红人合少。
这首诗名为《玉楼春》,作者陈洵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词人。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和人生感慨。
首句“野亭惯为寻春到”,描绘了诗人常在野外的亭子中寻找春天的踪迹,显示出他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然而,“刻意怜春春太早”一句,流露出诗人对春天来得过早的惋惜,似乎希望春天能慢些到来,以便更好地欣赏和珍惜。
“今年方喜见春迟”表达了诗人今年对春天迟到的欣喜,暗示着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心境使他更加珍视这份迟来的春意。接着,“往事悠悠来暗抱”则借春光唤起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那些往事如梦般悄然涌现。
“酒阑无奈花仍好”描绘了诗人借酒浇愁后的场景,尽管花儿依旧盛开,但醉意中却感到自己年华已逝。“醉里不知人已老”直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即使在醉酒中也难以逃避岁月的无情。
最后两句“尊前日日愿花娇,花若长红人合少”,诗人祈愿花儿长久鲜艳,暗含着如果青春能像花儿一样永不凋零,那么人的衰老也许会减少。这既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春天为载体,寓言人生的短暂与变迁,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不详
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仄径花余,融泥燕后。佳期绿草仍携手。
楼台梦迹尽分明,朝朝暮暮添时候。
美酒千钟,新诗几首。寻思此外都无有。
浮生若只要春欢,春愁却遣谁消受。
飞花似梦。恰趁清歌送。蜡炬灰枯流泪冻。
长是玉箫珍重。归来依旧安眠。有情分付尊前。
小小占人怀抱,念奴不识开元。
一春闲过。茂苑深深锁。白石清泉容伴我。
料理睡余茶课。清晨谢了遨头。斜阳离梦中洲。
应为老来筋力,不成故国登楼。
柳色西风,荷声伏雨。清秋潇洒催阑暑。
回廊曲槛自逡巡,良辰美景从来去。
旧宿鸥飞,新巢燕语。楼台深锁疑无主。
人间衰谢正关情,一声邻笛山川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