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个山窗漏幻尘,棂棂白映纸痕新。
岂无夜半闻钟者,犹有天明做梦人。
自闇闇中劳摸索,到堂堂处弄精神。
我今更与作转语,推去关来总任真。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诗人沈周在山窗边的所见所感。"一个山窗漏幻尘",形象地写出窗户缝隙间透入的微光穿透了尘埃,显得朦胧而神秘。"棂棂白映纸痕新",则细致描绘了纸上的新痕在晨光下清晰可见,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关注。
接下来的两句"岂无夜半闻钟者,犹有天明做梦人",通过深夜的钟声和黎明的梦境,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沉思和对人生哲理的探寻。他观察到即使有人在夜晚听到钟声,也有人在天亮时还在梦中,暗示了人生的不同时刻和状态。
"自闇闇中劳摸索,到堂堂处弄精神",诗人以自我反思的方式,描述了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过程,以及在清醒时努力提升精神境界的行为。最后两句"我今更与作转语,推去关来总任真",诗人决定不再纠结于外界的纷扰,而是坦然接受并真实面对生活中的起伏变化。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晓窗为引,展现了诗人沈周对生活、思考和修行的独特见解,语言质朴,意境深远。
不详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嗜淡原非食肉侯,圃翁种此托珍羞。
霜根下箸兼糜烂,雨叶堆盘荐齿柔。
买去固多求益者,拔来应少为人谋。
世间至味君何识,三九常充日不忧。
老僧开个岁寒坊,百树梅花万玉行。
色落空门空是色,香成妙果妙闻香。
人无入处云遮路,夜不开窗月到床。
他日大方参了义,碎中求核也须忙。
湖水中央地可农,龟蒙游处有遗踪。
沙坪接畛田千亩,玉溆通桥路几重。
凭雨阑干闹荷叶,跨波亭馆夹芙蓉。
开门便有阳光入,曝背观书好过冬。
卜居东住凤麟洲,四面玻璃觉屋浮。
日出不知天在水,海空还借地为州。
鲸风拂钓珊瑚槛,蜃月开帘翡翠楼。
闻与尊翁纪年岁,石堂曾下几茎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