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猗猗翠蔓长,蔼蔼繁香足。
绮席堕残英,芳樽渍馀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夏日景象。"猗猗翠蔓长",形象地写出翠绿的藤蔓茂盛生长,充满活力;"蔼蔼繁香足",则形容花香浓郁,弥漫在空气中,令人陶醉。"绮席堕残英",暗示了花瓣从华丽的宴席上飘落,增添了些许落寞与诗意;"芳樽渍馀馥",则进一步描绘了美酒中残留的芬芳,让人回味无穷。
整体来看,苏辙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荼蘼花开的盛景与宴饮的欢乐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间烟火气的氛围。这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泉来草木滋,泉去池塘满。
委曲到庭除,清泠备晨盥。
处世欲无言,事至或未可。
唯有此亭空,宴坐聊从我。
动静惟所遇,仁智亦偶然。
谁见二物外,犹有天地全。
台高天汉近,匹练挂林端。
秋深霜露重,谁见落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