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是真生妄,妄迷真而起。
悟妄本自真,知真妄即止。
妄止似终末,悟来似初始。
迷悟性皆空,皆空无终始。
生死由此迷,达此出生死。
这首诗是宗密在唐朝创作的,名为《答复礼禅师真妄偈(其二)》。宗密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高僧,以其对禅宗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而闻名。
这段诗文探讨了真与妄、迷与悟之间微妙的关系。在佛学中,这些概念往往被用来描述人们对于现实本质的认知状态。"真"指的是对宇宙真理的正确认识,而"妄"则是错误或虚幻的认识。诗中的开篇“不是真生妄,妄迷真而起”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学思想:并非真实存在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而是错误的认识本身让人们对真实存在产生了误解。
接下来的几句“悟妄本自真,知真妄即止。妄止似终末,悟来似初始”阐述了当一个人从迷惑中觉醒,认识到错误的本质是来源于对真理的不理解时,他便能够停止这种错误的思考模式。这一过程就像是在生命的尽头和开始之间进行转换。
诗文随后指出“迷悟性皆空,皆空无终始”进一步强调了迷惑与觉悟两种状态本质上都是虚幻不实的,没有绝对的起点或终点。这表明了宗密对于宇宙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
最后,“生死由此迷,达此出生死”则揭示了人生的根本问题——生与死,以及这些问题如何通过对真理的理解而得到解决。这里暗含着佛教中“解脱”的概念,即通过智慧来超越生死轮回。
宗密在这首诗中,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佛学造诣,更是以诗歌的形式传达了禅宗关于真理与认识、迷惑与觉悟等核心议题的精髓。
不详
俗姓何。曾第进士。于遂州遇道圆禅师,即从其出家受教。又从拯律师受具足戒。文宗大和九年召问佛法大义,赐紫衣为大德。武宗会昌初坐灭于兴福寺塔院。宣宗追谥定慧禅师。有《华严经行愿品别行疏钞》、《注华严法界观门》、《圆觉经大疏》等
乐儿本是一形躯,乍作官人乍作奴。
名目服章虽改变,始终奴主了无殊。
御辇出明光,乘流泛羽觞。
珠胎随月减,玉漏与年长。
寒尽梅犹白,风迟柳未黄。
日斜旌骑转,休气满林塘。
星桥他日创,仙榜此时开。
马向铺钱埒,箫闻弄玉台。
人同卫叔美,客似长卿才。
借问游天汉,谁能取石回。
窈窕神仙阁,参差云汉间。
九重中叶启,七日早春还。
太液天为水,蓬莱雪作山。
今朝上林树,无处不堪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