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津

层崖摩苍穹,四月号阴风。

大河三门险,神禹万世功。

他山亦崔嵬,砥柱独尊雄。

雷霆日斗击,悍暴愁天公。

刘侯智有馀,始令舟楫通。

仍馀石上穴,飞栈曾连空。

遥瞻白玉枝,挺植丹灶中。

仙公去不返,此事真冥蒙。

夫人与鼓崖,怪幻尤难穷。

独喜兵火馀,岿然出新宫。

当时疏凿意,四海要会同。

谁知千岁后,筑垒防啸凶。

诗成一大笑,浩浩洪波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三门津》由金代诗人王渥所作,通过对三门津壮丽景色和历史背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首句“层崖摩苍穹,四月号阴风”描绘了三门津周围群山连绵,直插云霄,四月间却吹来阵阵寒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氛围。接下来“大河三门险,神禹万世功”赞颂了大河经过三门时的险峻,以及古代圣贤大禹治水的伟业,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山亦崔嵬,砥柱独尊雄”则将三门津与其他山峰对比,突出其独特而雄伟的地位。接着“雷霆日斗击,悍暴愁天公”以雷霆般的气势描绘了三门津的险峻,表达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

“刘侯智有馀,始令舟楫通”提到刘侯的智慧,使得船只得以通过三门,象征着人类智慧克服自然障碍。随后“仍馀石上穴,飞栈曾连空”描述了古代人们在岩石上开凿道路,架设栈道的情景,展现了人类与自然斗争的勇气和毅力。

“遥瞻白玉枝,挺植丹灶中”描绘了远处的美景,仿佛白玉般的树枝矗立在丹灶之中,充满了神秘与美丽。然而,“仙公去不返,此事真冥蒙”暗示了这些美景背后的神秘与不可知性,仙人已逝,留下的是无尽的遐想。

最后,“夫人与鼓崖,怪幻尤难穷”强调了三门津的奇特与难以捉摸之处,激发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独喜兵火馀,岿然出新宫”表达了诗人对战乱过后,三门津依然屹立不倒的感慨,以及对新建筑的欣赏。

“当时疏凿意,四海要会同”回顾了古人开山辟路的初衷,是为了四海之内的交流与合作。“谁知千岁后,筑垒防啸凶”则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成为了防御的要塞,保护着一方安宁。

“诗成一大笑,浩浩洪波东”以诗人的笑声结束全篇,寓意着面对自然与历史的宏大主题,诗人以轻松的心态看待,展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三门津的壮丽景色,也蕴含了对历史、自然、人性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4)

王渥(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兴定二年(1218)进士。调管州司侯,不赴。连辟寿州、商州、武胜三帅府经历官,在军中凡十年。正大七年(1230),正大七年出使宋朝,应对敏捷,有中州豪士之称。还入为尚书省掾,充枢密院经历官,权右司郎中

  • 字:仲泽
  • 籍贯:太原(今属山西)
  • 生卒年:?-1232

相关古诗词

被檄再至扬州制司驿亭有题诗讥予和事不成者云来往二年无一事青山也解笑行人因为解嘲

二年奔走道途间,知被青山笑往还。

只向江南南岸老,行人应更笑青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僧房

上方楼观裌衣寒,霜后川原眼界宽。

我是禅房未归客,阿师休作长官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赠雷御史兼及松庵冯丈

平生疾恶如风手,力振台纲事所难。

人道千钧羞射鼠,我怜众喣解漂山。

明时士论知无负,晚岁交盟岂易寒。

见说嵩前茹芝老,白云倚杖待君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拟古十首(其一)

飞云何冉冉,高与日月齐。

中有两仙人,盛服持玉圭。

我欲从之游,天险不可跻。

邈焉望不及,短日西山西。

形式: 古风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