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咏

锋镝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枪刀剑戟,牢笼囚禁,我都从容地经历过,仍然不能使我停止弹琴放歌。
即便遭遇到死的威胁,我尚且不会屈膝求全,贫穷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二十两棉花的破被盖在身上,用三根松木烹煮着空空的铁锅。
就算是严冬我也堂堂正正地过,怎能相信人间胜算多呢?

注释

锋镝:形声。
从金,啇声。
本义:箭的尖头。
泛指:兵器(枪刀剑戟)。
弦歌:典故名。
输心:交出真心,此指内心屈服。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思想家黄宗羲的《山居杂咏》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身处困境却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首句“锋镝牢囚取决过”描绘了诗人经历艰难困苦,即使身陷囹圄,也未曾放弃。接着,“依然不废我弦歌”表现了他乐观豁达,即使在贫困中仍保持自我修养,坚持音乐和诗歌的生活态度。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这两句直抒胸臆,展现出诗人面对生死和贫穷的无所畏惧,坚守自我,不向命运低头的决心。后两句“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通过具体的日常生活细节,进一步刻画出诗人简朴的生活状态,但其精神气节并未因此而减损。

最后,“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总结全诗,诗人坚信即使在艰苦的冬季,也能保持堂堂正气,不羡慕世间繁华,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独立人格。整首诗以生活琐事为载体,展现了黄宗羲坚韧不屈的人生态度和独立的人格魅力。

收录诗词(40)

黄宗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一字德冰,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 字:太冲
  • 号:南雷
  • 籍贯:浙江绍兴府余姚县
  • 生卒年: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

相关古诗词

寻张司马墓

草荒树密路三叉,下马来寻日色斜。

顽石呜呼都作字,冬青憔悴未开花。

夜台不敢留真姓,萍梗还来酹晚鸦。

牡砺滩头当日客,茫然隔世数年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苍水

廿年苦节何人似,得此全归亦称情。

废寺醵钱收弃骨,老生秃笔记琴声。

遥空摩影狂相得,群水穿礁浩未平。

两世雪交私不得,只随众口一闲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卧病旬日未已闲书所忆(其一)

此地那堪再度年,此身惭愧在镫前。

梦中失哭儿呼我,天末招魂鸟降筵。

好友多从忠节传,人情不尽《绝交》篇。

于今屈指几回死,未死犹然被病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文殊院

乱云堆里结孤茅,云作斋粮石作巢。

老衲有时闲不得,数声清磬落松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