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辨老

不独京尘解化衣,秋阳流火树阴稀。

折腰为米初何有,亲见渊明负弩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翻译

不只是京都的尘土懂得化解衣裳的华丽
秋日阳光炽热,树荫稀疏

注释

京尘:京都的尘土,比喻繁华或世俗。
化衣:化解衣裳的华丽,意指世俗的繁复消磨。
秋阳流火:秋日强烈的阳光。
树阴稀:树荫变得稀疏。
折腰:弯腰,这里指屈服于生活压力。
为米初何有:为了生计最初时的艰难。
亲见:亲眼看到。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居著称。
负弩归:背着弓箭回家,典故,表示陶渊明归隐田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生活的意境。开篇“不独京尘解化衣,秋阳流火树阴稀”两句,通过对比衬托手法,将诗人的衣物与自然界相联系,表现出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京尘"通常指代繁华都市的尘世,这里“解化”则意味着脱离了那尘世间的纷扰。“秋阳流火树阴稀”则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秋日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温暖的氛围。

接着,“折腰为米初何有,亲见渊明负弩归”两句,则直接点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景象。“折腰为米”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为了生计辛勤劳作的情形,而“亲见渊明负弩归”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古代高士如渊明(即陶渊明)的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景仰。这里,"亲见"二字,虽表面上是说亲眼所见,但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表现一种精神上的共鸣或理想中的追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借代古人,以隐逸生活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归于自然的向往之情。

收录诗词(320)

李处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怀英韵

乱来身世羡沙鸥,雪后溪山粲两眸。

不用东床呼外舅,当年雅契在仙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舟中偶书

两山相对似香山,滩响浑如八节滩。

安得高风从此去,载醪犹是菊花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和翁子秀夜过溪桥韵

千里无云湛九霄,月明花露滴春桥。

何时心绪如杨柳,笑倚春风万丈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雨止奉送制置侍郎王公

已晴云气却濛濛,坐见前山没半峰。

报道名卿谒丞相,不须行雨借蛟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