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浮生类俳忧,但可付一笑。
做人复做马,吃饭今吃草。
富贵变贫穷,丑陋却美好。
不识主人公,去来三恶道。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开篇“浮生类俳忧,但可付一笑”,以俳优(古代扮演滑稽角色的艺人)的忧愁比喻人生短暂而充满不确定性的特点,暗示人们应当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起伏。接着,“做人复做马,吃饭今吃草”一句,通过对比人与动物的生活状态,强调了生命的平等与生存的艰辛,同时也暗含了对当下生活现状的反思。
“富贵变贫穷,丑陋却美好”则揭示了世事无常,富贵与贫穷、美丑之间的转换,提醒人们不应过于执着于外在的物质或形象,而应关注内在的精神世界。最后,“不识主人公,去来三恶道”表达了对于人生意义的追问,指出在人生的旅途中,往往难以辨识真正的自我和方向,可能会误入歧途,强调了自我认知和道德选择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叙述,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鼓励读者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落,追求精神层面的富足与成长。
不详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人云我聪明,识尽天下理。
逐日弄精魂,长年钻故纸。
自家一个心,殊不知落地。
及乎死到来,看你无巴鼻。
世人怕说死,说着死便讳。
及期死到来,老眼先垂泪。
恋妻复恋妾,见神并见鬼。
不入祖师门,痴迷直到底。
六十休造屋,七十莫置衣。
纵然得受用,能得几多时。
身心要早歇,准拟与死期。
正如人远出,预辨者便宜。
野鹿贪嗜草,忽中猎师箭。
老鼠翻饭盆,已落狸奴便。
祸从贪上起,苦自爱中现。
贪爱若不生,灾害自然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