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寂寞纱窗掩,穿帘月进堂。

萧萧桐浥露,冉冉桂生香。

怜瘦频窥影,惊寒觉夜长。

更思南去雁,可否寄悲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秋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夜晚的静谧与凄美。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如月光、露水、桂花香以及南去的大雁,来渲染一种孤寂而略带哀愁的情感氛围。

首句“寂寞纱窗掩”,开篇即点明了环境的静寂与人物内心的孤独感,纱窗掩映,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封闭与自我保护。接着,“穿帘月进堂”一句,通过月光的渗透,不仅照亮了室内,也照亮了读者的心灵,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温馨,同时也为后续的描写铺垫了情感基调。

“萧萧桐浥露,冉冉桂生香”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景象赋予了生命感,桐树在秋风中轻轻摇曳,露珠在叶尖上滚动,桂花的香气在空气中缓缓弥漫,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轮回。

“怜瘦频窥影,惊寒觉夜长”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主人公对自身形象的观察和对寒冷的感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孤独的深切体会。这里的“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消瘦,更是心灵上的疲惫与孤独。

最后,“更思南去雁,可否寄悲肠”一句,借南飞的大雁寄托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亲朋的牵挂与担忧。大雁南飞,象征着离别与期待,其寓意深远,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类情感世界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秋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成功营造了一种深沉、哀婉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孤独与思念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0)

朱晓琴(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怀远

睡觉已三更,风吹竹打门。

半窗残月影,一枕梦啼痕。

转转生惆怅,凄凄欲断魂。

不知今夜里,游子落何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谒岳忠武祠

赫赫精军在,黄河指日过。

功看恢复鼎,诏忽召还戈。

一旦雄图废,千秋感慨多。

庙堂今礼拜,谁不恨风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山中

山中真寂静,一往数峰青。

雨急泉归壑,云深树作屏。

花香随处满,鸟语自堪听。

小憩无尘染,松屏任意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哭女成四律(其一)

齐眉空望汝,半世费心思。

远恐乖鸿信,番教痛凤随。

早知情付水,不合幕牵丝。

悔悟今诚晚,临风泪独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