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彭道原元夕

搀云幄幕张流苏,华辀夹道青氍毹。

黄昏天公下种榆,百万星点成须臾。

赤帝鞭车堕云衢,烛龙骈头浦还珠。

竞随丹豹膏凤雏,麟须拂蛾间数疏。

弦嘈管唳声郁纡,栉比百戏罗侏儒。

轻纨绣履踏艳姝,灼灼巧笑联芙蕖。

有客年来倦著书,囊钱囷粟索无馀。

短钗列桉拥弊襦,未看行乐誇睢盱。

大奴听响仆屋隅,小女行卜迎紫姑。

子云门巷正萧疏,谁者载酒论区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热闹非凡的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的繁华与欢乐。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元宵节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首先,诗的开头“搀云幄幕张流苏,华辀夹道青氍毹”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壮观景象,云幕般的装饰、华丽的车马在道路两旁铺满了青色的地毯,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庄严的氛围。

接着,“黄昏天公下种榆,百万星点成须臾”则以天公播种榆树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夜晚星光璀璨的景象,仿佛无数颗星星瞬间点亮了夜空。

“赤帝鞭车堕云衢,烛龙骈头浦还珠”进一步描绘了元宵节的灯火辉煌,赤帝(传说中的火神)驾驭着车马在云衢上驰骋,烛龙(神话中的龙)并排在水边,仿佛是归来的珍珠,象征着节日的吉祥与富足。

“竞随丹豹膏凤雏,麟须拂蛾间数疏”描述了人们争相观看各种表演,从丹豹膏(可能指某种表演道具或技巧)到凤雏(雏凤,象征新生与希望),再到麟须拂蛾(麟,传说中的瑞兽;蛾,可能指舞动的彩带或灯饰),展现了节日中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弦嘈管唳声郁纡,栉比百戏罗侏儒”则描绘了音乐与舞蹈的盛况,各种乐器的演奏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悠扬而复杂的旋律,百戏(各种杂技表演)的演员们排列整齐,如同侏儒般小巧而灵活。

“轻纨绣履踏艳姝,灼灼巧笑联芙蕖”展示了女性角色在节日中的装扮与欢笑,轻盈的丝质衣物、绣花鞋伴随着美丽的女子在人群中穿梭,她们的笑容如同盛开的荷花,充满了青春与活力。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而探讨了在如此繁华景象背后,有人因囊中羞涩而感到无奈与孤独。“有客年来倦著书,囊钱囷粟索无馀”,表达了对那些因经济原因无法参与节日庆祝的人们的同情与关注。

最后,“短钗列桉拥弊襦,未看行乐誇睢盱”描绘了贫困者的形象,他们穿着破旧的衣物,虽然渴望参与节日的欢乐,却只能在一旁羡慕他人。

“大奴听响仆屋隅,小女行卜迎紫姑”则通过大奴和小女的行为,进一步强调了贫富差距,大奴在角落里倾听热闹的声音,小女则通过占卜来寻求好运,这些细节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差异。

“子云门巷正萧疏,谁者载酒论区区”以子云(即扬雄,古代文人)的门巷作为对比,强调了在繁华与喧嚣之外,还有许多人在默默生活,或许他们更需要理解和关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与欢乐,也深刻揭示了社会中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收录诗词(446)

刘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进士。知嘉州峨眉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时,改著作佐郎、实录检讨官。崇宁元年卒,年五十五。《宋史》有传。著有《龙云集》三十二卷,词有《彊村丛书》本《云龙先生乐府》一卷

  • 号:云龙
  • 籍贯:安福(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48-1102

相关古诗词

书新兴罗汉室

应真檀施者谁子,僧云福堂陇西李。

亘无穷尽理则那,明明善根此其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纸]韵

次韵林锡远食蜂儿之句

世人嗜食心,专甚鼓记里。

刳磔供嚼齧,谁计物生死。

纷纷螷蠃蚳,晚亦列甘旨。

况如兹蜂者,捃拾才蠢尔。

八月阴崖昏,戢戢若攒指。

老房脱枯莲,荐右方物美。

翻嗟甘口鼠,横使童角毁。

吴蚕徒自僵,商贾斯远矣。

我思天地间,材死举相似。

鸟殪在泽羽,象焚缘插齿。

梢梢挠云干,虸锯入仪轨。

豹胎及驼峰,日饱馋咽子。

人方怀此忧,何暇多议彼。

异时佳设张,更饷勿余鄙。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题远上人休老庵

上人丛林秀,襟期支许越。

往从湖山游,发轫无留辙。

转身浮云空,归兴飞鸟豁。

故乡得青海,下瞰鲸灿窟。

结庐才蜗牛,胜践喧卑脱。

丛残剪荆棘,泪敝栖楣埒。

兰苕纷被径,关锁昼不掣。

由来大慷生,卓锡果清绝。

菅茅席三径,虚榻扫凉月。

不持一钱居,未省香火歇。

鹤骨老亦轻,田衣故仍洁。

高舂一饭过,野荈供嚼齧。

笑作疮剜肉,荐语畏饶舌。

阳冈藷蔗稠,乳窦春泉冽。

行当揽俗驾,滞念论一吷。

形式: 古风

酒家逢徐逸人

咙唿马子踏落花,落花尽头逢酒家。

酒翁破颜迎墨客,五云冰浆发青帕。

丹丘羽人笑揖我,饷我碧海云琅芽。

食之奇光袭两腋,小哉天地自幕席。

眼底不辨骊与騧,冷风时能借一快,便欲搴芝淩紫霞。

且唱蹋铜污,莫歌白浮鸠。

跃沫寄颓年,阴阴驰四驺。

云璈驾阆风,兹约竟悠悠。

却忆东皋醉乡记,翻笑三闾非所忧。

安得乌孙青田核,下变春江万斛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