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周瑛的《学书》诗,以个人书法学习的经历为题材,展现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独特感悟。首句“四十年来始学书”,表达了作者学习书法时间之长,显示出其对技艺的执着追求。接下来,“墨华长自满衫裾”描绘了书法创作中墨香四溢,浸润衣襟的画面,体现了书法艺术的沉浸与专注。
“枯藤礌砢火焚后,绣铁棱层土蚀馀”运用比喻,将书法比作历经磨砺的枯藤和锈蚀的铁器,形象地展示了书法在长期练习中的艰辛与变化,从粗糙到精致,再到岁月侵蚀后的坚韧。
“豪气稍充成老健,中心才放转粗疏”进一步揭示了作者书法风格的转变,随着技艺的成熟,笔力愈发稳健,但同时也透露出一丝粗犷与随意,这是艺术家在技艺巅峰时的自然流露。
最后两句“曹公去后朱公死,千载何人寻后车”借典故抒怀,曹公(曹操)和朱公(朱买臣)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逝去使得后世难以追寻前人的卓越成就,诗人借此表达对书法传承的感慨,也寓含着对自身能否留下传世之作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书法为载体,既展示了个人的艺术成长历程,又蕴含了对艺术传承的深沉思考,语言质朴,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