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叹

淙淙雨声泻高秋,稻粱浸澜雨不休。

志士仁人万行泪,孤臣孽子无穷忧。

一身穷困未暇恤,如此无事理有不。

圣言古训举不验,简编可用汗马牛。

呜呼有粟吾得食,夜睡何时得安席。

我生犹及宣和年,建炎以来身所历。

高皇一言感天地,盗贼千群扫无迹。

疽囊虽惨固可医,谁为圣代施针石。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雨潺潺如注,稻谷在雨中浸泡不断。
志士仁人心怀悲痛,流下无数泪水,孤臣孽子饱受无尽忧虑。
自身贫困无暇顾及,这样的世道哪里讲得通道理。
圣贤之言古训屡试不爽,书籍劳苦人民辛勤编撰。
哎,只要有粮食就能果腹,但何时才能安稳入睡呢。
我这一生经历了宣和到建炎的变迁。
高宗一言感动天地,使盗贼销声匿迹。
虽然时局艰难,但仍有望治愈,但在圣明时代又有谁能施以良策?

注释

淙淙:形容流水声。
泻:倾泻。
稻粱:泛指粮食。
浸澜:沉浸在波涛中。
志士仁人:有高尚品德和理想的人。
孤臣孽子:比喻失势或被贬的人。
暇恤:空闲顾及。
简编:书籍。
汗马牛:形容付出极大的努力。
呜呼:感叹词。
宣和:宋徽宗年号。
建炎:宋高宗年号。
高皇:对古代开国君主的尊称。
盗贼:指叛乱者。
疽囊:比喻社会的病疾。
针石:治病的药物和方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秋雨叹》,通过描绘秋雨连绵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个人境遇的感慨。首句“淙淙雨声泻高秋”以雨声起兴,渲染出深秋时节的凄凉氛围。接着,“稻粱浸澜雨不休”暗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而“志士仁人万行泪,孤臣孽子无穷忧”则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疾苦的深深同情,以及自己作为孤臣孽子的无奈与忧虑。

诗人感叹自身“一身穷困未暇恤”,在动荡的时代里,即使有才学也无法施展,感叹“圣言古训举不验”,意指社会道德沦丧,经典教诲不再被遵循。最后两句“呜呼有粟吾得食,夜睡何时得安席”直接抒发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自己生于乱世的哀叹。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展现了陆游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秋思二首(其二)

日落江城闻捣衣,长空杳杳雁南飞。

桑枝空后醅初熟,豆荚成时兔正肥。

徂岁背人常冉冉,老怀感物倍依依。

平生许国今何有,且拟梁鸿赋五噫。

形式: 七言律诗

秋思十首(其十)

虚极静笃道乃见,仁至义尽馀何忧。

名山采药恐未免,策蹇孰能从我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秋思四首(其二)

弊衣但故絮,粝食惟黄齑。

馀年如登山,步步勤攀跻。

从子念寂寞,千里致鹿麑。

秋风石帆下,伴我扶青藜。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秋思四首(其四)

今日鹊噪檐,邢赵别我西。

老怀易感慨,近别亦惨凄。

自我卧孤村,海内无轮蹄。

垂虹秋愈佳,不得同装赍。

形式: 古风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