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登龙门城楼二首(其一)

朔塞楼频倚,新秋天乍晴。

云山兼日色,鼓角带边声。

路有元人辙,台馀汉将名。

杨公石柱在,极目旧开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早秋时节,诗人登上龙门城楼所见之景。首句“朔塞楼频倚”,写出了诗人多次倚靠在边塞的城楼上,表达了对边关的深切关注与情感。接着,“新秋天乍晴”点明了季节变换,初秋的天空在雨后放晴,给人一种清新爽朗的感觉。

“云山兼日色,鼓角带边声”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云山与日色交织,鼓角声与边地特有的声响相互衬托,营造出一种壮阔而略带悲凉的氛围。这里的“边声”可能指的是边疆特有的风声、鸟鸣或是其他自然声音,与鼓角声共同构成了边塞特有的音响世界。

“路有元人辙,台馀汉将名”则转向历史的回顾,路面上留下了古代人的足迹,城台上还留有汉代将领的名声。这两句通过历史遗迹的描写,暗示了边塞地区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英雄的敬仰之情。

最后,“杨公石柱在,极目旧开平”点明了具体的地点——杨公石柱,以及诗人远眺所见的开平旧址。这里不仅提到了具体的地标性建筑,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历史文化的感慨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历史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边塞景色的独特感受,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边塞诗特色和深沉的历史感。

收录诗词(564)

杨巍(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览壁间北岳诗忆旧游

绝顶曾独上,乘风凌紫烟。

采芝秋峪里,谒帝夕阳边。

瑶阙频回首,尘寰动隔年。

弃官何日去,空诵白云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经顺圣川

野旷行人断,风高戍鼓鸣。

青山邻巨敌,白日闭孤城。

戎马千年地,江湖万里情。

不堪征战后,极目一沾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过响水堡

塞水合流处,声喧十里繁。

乍闻堪动色,相对未能言。

束峡鼋鼍怒,惊涛日月翻。

祗应阻边马,不得入中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即事

世事浑无补,归心祗昼眠。

飞来何处雨,一洗汉山川。

海宇丰登日,宰臣罢去年。

单于犹未歇,谁为勒燕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