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和对过往时光的反思情绪。开篇“河上关门日日开,古今名利旋堪哀”两句,通过对潼关关门日复一日地打开这一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名士英杰们功业的惋惜。"古今名利"指的是历史上那些有名望、有功绩的人物,他们的成就如同关门一般,被人们所传颂。
接下来的“终军壮节埋黄土,杨震丰碑翳绿苔”两句,则转向了对英雄末路的哀叹。"终军壮节"表达的是那些壮志未酬就英年早逝的人物,他们的勇敢和节操被时光掩埋在黄土之下。而"杨震丰碑翳绿苔"则是对历史上清官杨震的一种颂扬,他的碑文因而历经岁月,碑上也长出了绿色的苔藓。
中间“寸禄应知沾有分,一官常惧处非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冷静态度。"寸禄"指的是微薄的俸禄,这里的"应知沾有分"意味着即便是微小的财富也应该知道它的来之不易。而"一官常惧处非才"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是否适合所任职位的担忧,表达了一种谦虚和自省。
最后,“犹惊往岁同袍者,尚逐江东计吏来”两句,流露出诗人对友情和旧日时光的怀念。"犹惊往岁同袍者"表明诗人依然对过往的同窗好友心存感慨,而"尚逐江东计吏来"则是说尽管时间过去了,但仍旧追寻着那些昔日的朋友和官员,试图重温旧梦。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功名、友情的反思,展现了一种深沉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