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皇帝韦杜三诗御书赞

古者赋诗,惟以言志。或陈卒章,或摭首意。

惟圣秉箓,启于多艰。北乡之悲,銮舆未还。

岁时顾瞻,雪涕凝伫。宸毫寄心,亦或有取。

惟唐二臣,一唱一酬。节物感怀,下笔不休。

西清燕閒,念此夐隔。郁乎居南,凄其望北。

璧跗琅钮,舒卷龙笺。白云其翔,契阔十年。

臣之管窥,尝读国史。曹勋衣襟,洪皓幅纸。

或恸或泣,或命以官。或间持书,或使问安。

玉音琅琅,具记青汗。宜其注思,感此归雁。

三诗之作,迭写杜韦。社日二篇,独书前诗。

昭哉圣情,如古之赋。迄其弗偿,徒切舜慕。

霜露之履,谁无此哀。止或尼之,谓之何哉。

是帖之传,式媲遗训。敌忾于王,见者必奋。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对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和高宗皇帝书法艺术的赞美之作。诗中提到古人赋诗以言志,圣贤在艰难时刻开启诗篇,表达情感。高宗皇帝身处北乡,忧虑国家,通过书法寄托内心,与臣子们诗词唱和,感人至深。诗人提及曹勋、洪皓等臣子的忠诚事迹,他们或因诗文感动而受赏,或被派遣传递问候,皇帝的言辞清晰,犹如琅琅玉音。这些诗歌作品,尤其是杜韦二人的篇章,被皇帝亲笔书写,展现出他对古典赋诗传统的尊重和延续。

诗中提到皇帝未能完全回报臣子们的深情,但仍深深感动,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仰慕。诗人感慨人生如霜露,皆有哀伤,但皇帝的举动被视为典范,激励后人。最后,他称赞这幅书法作品堪比古代遗训,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是对高宗皇帝诗歌创作和书法艺术的高度评价,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情感交流和忠诚精神。

收录诗词(770)

岳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晚号倦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 字:肃之
  • 号:亦斋
  •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公元1183~公元1243

相关古诗词

高宗皇帝御笔临吴皇象如鹰帖赞

书法淳古,溯晋而上。于上品中,则有皇象。

汉歌大风,思士之壮。帝临此书,猎渭怀望。

于昭诒谋,倚重惟将。岂象之临,亦意之尚。

形式:

高宗皇帝蹙龙手札御书赞

辛伯有言,并后乱本。惟圣齐家,知益知损。

臣得此书,反其三隅。一卷之藏,于昭宸谟。

形式:

鄂忠武王出师疏帖赞

于惟绍兴,扶危支倾。揠校涖戎,不识一丁。

先王奋呼,起自诸生。经通谊明,笔妙墨精。

翠微之诗,五岳之盟。祁阳整旅,东松纪行。

迹遍九州,气凌三精。粤时出师,首兹抗旌。

规模弗愆,忠愤莫撄。上心载嘉,奎章式形。

谓朕何忧,惟尔责成。以百万师,观我甲兵。

仅四十里,复我旧京。日却阳侯,星陨中营。

苌血遂碧,狐史漫青。天不诱衷,曷其底宁。

伤哉离骚,坐此修能,冰镂芷馨。

惟帝鉴忠,惟人与诚。烈并褒鄂,志恢幽并。

有奕龙迹,遹昭骏声。遗墨既刊,大猷是经。

对于庙祧,岂惟云仍。

形式:

黄鲁直书简帖赞

诗至江西,始别宗派。字岂无祖,人其有待。

鹤瘠鸾铩,松寒石怪。彼有发僧,尚闻謦欬。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