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陈氏峥庐(其二)

负墙一病叟,吞声几欲哭。

居此三四世,手执茅衣屋。

作犬不守门,作猱不升木。

坐令田荒芜,万事付手束。

自官教我耕,暂学种蔬蔌。

横纵济尽通,方整帛有幅。

门前桑竹茶,坐我树阴绿。

携儿哺鸡雏,反盎有馀粥。

倘官遂设施,庶几一年蓄。

何期麦尝新,不及今兹孰。

炭船溯湘来,篙工偶托足。

称官老陈米,意比凶年谷。

长沙露行客,肩挑笑歌逐。

城中诸娄罗,莫敢侵半菽。

沈沈石墨缘,穷搜到地轴。

家家易金归,乐祸天雨粟。

人人他不知,只知小人腹。

帝清爱下民,赖官锡民福。

官胡弃民归,世亦嫌薄禄。

江神夹海若,蹴我国日蹙。

无人救饥溺,听我饱荼毒。

社时操豚蹄,待向墓前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病农夫的悲惨生活与社会的不公。诗中的老农因病无力耕作,生活困苦,仅能勉强度日。他通过学习种植蔬菜以维持生计,但即便如此,他的田地仍荒芜,生活资源极度匮乏。在官府的教导下,他开始尝试耕种,希望能有所积累,然而,命运却在他即将收获新麦之时,发生了变故。

炭船从湘江而来,带来陈年的米粮,这本是为灾年准备的救济物资,但在实际分配中却未能惠及这位老农。长沙的行人肩挑着米粮,欢声笑语,而老农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不敢触碰半粒粮食。社会上的人们似乎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对老农的困境视而不见。

诗中表达了对官府忽视民众疾苦的批评,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公平正义的呼唤。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老农的贫困与他人生活的富足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批判性。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病中纪梦述寄梁任父(其一)

阴风飒然来,君提君头颅。

自言逆旅中,倏遇狙击狙。

闪电刃一挥,忽如绛市苏。

道逢两神人,排云上天衢。

此挹《蹇民》袖,彼褰烈士襦。

邂逅哭复歌,互讯今何如。

君言今少年,大骂余非夫。

当服九世雠,折棰笞东胡。

逐逐挥日戈,弯弯射天弧。

孰能张纲罗,尽杀革命徒?

汝辈主立宪,宁非愚欲迂。

我方欹枕听,鸣鸡乱惊呼。

残日挂危檐,犹照君眉须。

遥知白日光,明明耀子躯。

子魂渡海来,道有风波无?

蛟螭日攫人,子行犹坦途。

悬金购君头,彼又安蔽辜。

在在神护持,天固弗忍诛。

君头倚我壁,满壁红模糊。

起起拭眼看,噫吁瓜分图!

形式: 古风

病中纪梦述寄梁任父(其二)

我生托此国,举国重科第。

记昔持墨卷,出应群儿试。

梦谒文宣王,旁立朱衣吏。

手指平头宪,云是汝名字。

尔时意气盛,年少矜爪嘴。

谓彼牛医儿,徒一唐名士。

不如《党锢传》,人人主清议。

汪汪千顷波,陋比涔蹄水。

捧龟诟天呼,区区竟余畀。

乌知当是时,东海波腾沸。

攘夷复尊王,佥议以法治。

立宪定公名,君民同一体。

果遵此道行,日几大平世。

我随使槎来,见此发深喟。

呜呼专制国,今既四千岁。

岂谓及余身,竟能见国会。

以此名我名,苍苍果何意!

人言廿世纪,无复容帝制。

举世趋大同,度势有必至。

怀刺久磨灭,惜哉吾老矣!

日去不可追,河清究难俟。

倘见德化成,愿缓须臾死。

形式: 古风

病中纪梦述寄梁任父(其三)

子今归自美,云梦俄罗斯。

愤作颠倒想,故非痴人痴。

中原今逐鹿,此角复彼犄。

此鹿竟谁得,梦境犹迷离。

辽东百万家,战黄血淋漓。

不特薄福龙,重重围铁围。

哀彼金翅鸟,毛羽咸离披。

方图食小龙,展翼漫天池。

鼓衰气三竭,遍体成疮痍。

吁嗟自专主,天鉴明在兹。

人人自为战,人人公忘私。

人人心头血,濡染红日旗。

我今托中立,竟忘当局危。

散作枪炮声,能无惊睡狮?

睡狮果惊起,牙爪将何为?

将下布宪诏,太阿知在谁?

我惭嘉富洱,子慕玛志尼。

与子平生愿,终难偿所期。

何时睡君榻,同话梦境迷?

即今不识路,梦亦徒相思。

形式: 古风

日本杂事诗(其一)

立国扶桑近日边,外称帝国内称天。

纵横八十三州地,上下二千五百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