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八首,并叙(其五)

良农惜地力,幸此十年荒。

桑柘未及成,一麦庶可望。

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

农父告我言,勿使苗叶昌。

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

再拜谢苦言,得饱不敢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勤劳的农夫珍视土地之力,庆幸这十年来荒废的土地得以开垦。
桑树和柘树还未长成,但一季麦子有望丰收。
播种还不到一个月,田里的土块已经覆盖得一片青绿。
农夫告诉我,不要让作物生长过旺。
如果你想丰收粮食,就要放牧牛羊让它们帮忙耕作。
我深深鞠躬感谢他们的忠告,得到丰足不敢忘记。

注释

良农:勤劳的农夫。
惜:珍惜。
地力:土地的肥力。
幸:庆幸。
十年荒:十年来的荒废土地。
桑柘:桑树和柘树。
庶可望:有望丰收。
投种:播种。
覆块:覆盖土块。
勿使:不要让。
苗叶昌:作物生长旺盛。
富饼饵:丰收粮食。
纵牛羊:放牧牛羊。
再拜:深深鞠躬。
苦言:忠告。
得饱:得到丰足。
敢忘:不敢忘记。

鉴赏

这是一首反映农村生活和农业劳动的诗歌。开头两句“良农惜地力,幸此十年荒。”表达了农民珍惜土地肥力,对过去十年的荒芜感到庆幸,这可能是因为经过长时间的休耕,使得土壤得到恢复。

接下来的两句“桑柘未及成,一麦庶可望。”描绘了一幅尚在期待收获的景象。桑树和柘枝还没有成熟,但农民对即将到来的麦子收成抱有希望。这反映出农业生产的不易和农民对于未来收成的渴望。

“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则写出了农作物生长的迅速,以及土地上已经出现了茂密的植被。这里“覆块”指的是地面,“苍苍”形容植被的浓密,这些生动的字眼展现了大自然的勃发活力。

诗人通过农父的话语,传达了对农业生产中细微变化的观察和尊重。农父告诫不要让幼苗过分旺盛,以免影响其成长,这体现了农民对于自然规律的顺应和敬畏。“勿使苗叶昌”中的“勿”,在古文中表示禁止或不必。

最后,诗人提到了要想富裕,就必须让牛羊自由放牧。这里强调的是农业生产中的循环利用和自然平衡。这两句充满了智慧,提醒我们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来发展生产活动。

全诗通过对农事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农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一种对土地、自然和劳动的敬意。它不仅是对农业美好生态的赞颂,也是对智慧生活哲学的传递。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东坡八首,并叙(其六)

种枣期可剥,种松期可斲。

事在十年外,吾计亦已悫。

十年何足道,千载如风雹。

旧闻李衡奴,此策疑可学。

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

遗我三寸甘,照座光卓荦。

百栽倘可致,当及春冰渥。

想见竹篱间,青黄垂屋角。

形式: 古风 押[觉]韵

东坡八首,并叙(其七)

潘子久不调,沽酒江南村。

郭生本将种,卖药西市垣。

古生亦好事,恐是押牙孙。

家有一亩竹,无时容叩门。

我穷交旧绝,三子独见存。

从我于东坡,劳饷同一飧。

可怜杜拾遗,事与朱、阮论。

吾师卜子夏,四海皆弟昆。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东坡八首,并叙(其八)

马生本穷士,从我二十年。

日夜望我贵,求分买山钱。

我今反累君,借耕辍兹田。

刮毛龟背上,何时得成毡。

可怜马生痴,至今夸我贤。

众笑终不悔,施一当获千。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

何处低头不见我?四方同此水中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