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江行

峦山矗嵯峨,涓滴泻林翳。

曾无滥觞源,一行自委丽。

飞瀑散四山,奔蛇不可制。

渐落沮洳乡,遂成膏饫地。

嗟哉蚩蚩氓,日与水争利。

高者斸山椒,其下迫堰砌。

数世长子孙,恣耕且无税。

自诩桃花源,曾不识汉魏。

谁知秋潦骄,竟挟拔山势。

我田谷已黄,一夕肆吞噬。

老稚号山林,鱼龙负赑屃。

虽幸有孑遗,八口将焉济。

空山蕨正肥,努力搜根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铜仁江行所见的山水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首句“峦山矗嵯峨,涓滴泻林翳”展现了山势峻峭,泉水从林间缓缓流下。接下来,“曾无滥觞源,一行自委丽”暗示了江水源头的清澈和美丽。

诗人进一步描述了飞瀑壮观的景象,“飞瀑散四山,奔蛇不可制”,形象生动。然而,随着水流向下,它逐渐汇入低洼之地,“渐落沮洳乡,遂成膏饫地”,象征着肥沃的土地滋养着万物。

诗人对于当地百姓的生活表达了同情,“嗟哉蚩蚩氓,日与水争利”,他们依赖水源生活,但又不得不与洪水抗争。“高者斸山椒,其下迫堰砌”,描述了人们在山坡上开垦田地的情景。他们世代安居,享受着无税的田园生活,仿佛桃花源般宁静。

然而,当秋雨泛滥,“谁知秋潦骄,竟挟拔山势”,洪水的威力显现,破坏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我田谷已黄,一夕肆吞噬”,显示出灾难的无情。家庭生活艰难,老幼无助,“老稚号山林,鱼龙负赑屃”,形容了人们悲惨的境况。

尽管仍有少数人得以幸存,“虽幸有孑遗,八口将焉济”,但整个家庭的生计面临困境。最后,诗人以“空山蕨正肥,努力搜根蒂”作结,寓意在艰难中寻找生存的希望,表达了对生活的坚韧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民生活,寓言了人生的起伏和大自然的无情,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7)

劳孝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华首寺

花宫门户辟朱明,四百芙蓉一掌擎。

彼岸从来皆佛度,高山奚必以仙名。

云垂绝壑漫漫下,春转芳塘盎盎生。

心迹不知何处住,频从支遁订新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登高归途访名园遗址

越台秋老霸图湮,访旧无端感慨新。

射圃废来官马瘦,名园荒后主僧贫。

曾无绿野留歌扇,只合青山与酒人。

吾辈风流今在耳,浩歌还访晋遗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当路

扫迹风尘厌曳裾,嵇康新广《绝交书》。

白头久笑河东豕,烧尾终惭瀚海鱼。

腊雪多情同冷淡,春风何意更吹嘘。

年来袖刺手生字,终恋南山一敝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由碧岩泛舟至黄龙洞

登山兴固佳,看山致亦好。

舟中望青弁,四面云林绕。

连峰若点黛,历历媚春晓。

著屐重探幽,一步一回眺。

湖田翠欲流,白波际天表。

想见底定初,兹山亦浮岛。

载造龙洞前,端倪不可道。

石楼耸亭亭,中空类房窔。

下有无底谷,直落万丈杳。

当年龙欲飞,裂山试鳞爪。

巨石遭掀腾,䃔然自相嬲。

至今犹拄撑,竛竮若将掉。

向非龙所为,人力讵施巧。

我欲窥其渊,股栗神魂悄。

侧闻岁暵时,甘澍每协祷。

多恐幽深中,仍护颔下宝。

安得鞭起之,为余种瑶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