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送马武》由宋代诗人张方平所作,通过对比“才”与“命”的关系,以及对马武这一历史人物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首句“才命相憎不相并”,以“才”与“命”的对立关系开篇,暗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接着,“古来达者齐其中”一句,指出自古以来,那些通达事理的人能够将才与命和谐统一,达到一种内心的平衡与满足。
“此君寂寞年虽暮,灵府峥嵘事甚雄。”这两句转而赞美马武,即使在晚年,他依然保持着内心的激昂和壮志,如同一位孤独却坚韧的君子,其精神世界依然充满力量和雄心。
“韝上鹰饥思掠草,车傍骥老尚追风。”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马武比作饥饿的鹰和老骥,即便在年老之时,仍渴望飞翔和奔跑,表达了诗人对马武不屈不挠、追求卓越精神的钦佩。
最后,“丈夫掩棺始为了,是故南阳晚立功。”这两句总结全诗,意指真正的英雄只有在生命的尽头,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以马武为例,他在晚年于南阳建功立业,实现了自己的抱负,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观点: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懈追求和最终的成就。
整首诗通过对马武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与才智的深刻思考,也传递出了一种积极向上、勇于追求的精神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