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墓

国乱时危道不行,忠贤谏死胜谋生。

一沈冤骨千年后,垄水虽平恨未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国家动乱时期道路难行,忠诚贤良的人选择直言进谏而非苟且偷生。
即使千年后的墓地里冤魂沉睡,沟壑中的流水虽然平静,心中的愤恨却并未消减。

注释

国:国家。
乱:动乱。
时:时期。
危:危险。
道:道路。
不:不。
行:行走。
忠:忠诚。
贤:贤良。
谏:进谏。
死:死亡。
胜:胜过。
谋:算计。
生:生存。
一:一个。
沈:沉睡。
冤骨:冤魂。
千:千。
年:年份。
后:之后。
垄:墓地。
水:流水。
虽:虽然。
平:消除。
恨:恨意。
未:未。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忠良之士在国家危乱时挺身而出,直言谏诫却遭致命的悲剧场景。"国乱时危道不行"表明国家动荡不安之际,正道已无法顺利传播;"忠贤谏死胜谋生"则强调了忠良之士宁愿以死相谏也不愿苟活的高尚品格。

接着两句"一沈冤骨千年后,垄水虽平恨未平",通过比干墓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忠臣被害后的愤慨之情。即便是千年之后,比干那被不仁君主所害的冤屈依旧无法平息,虽然外在的水流可能已经平静,但内心的怨恨却始终不能得到解脱。

诗人汪遵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古代忠贤之士的崇敬,也抒发了自己对于历史冤案的无奈与哀痛。同时,诗中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忠良之士所遭遇命运的深刻同情和不平。

收录诗词(63)

汪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全唐诗云:一作王遵)(约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寄托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

  • 字:不详

相关古诗词

北海

汉臣曾此作缧囚,茹血衣毛十九秋。

鹤发半垂龙节在,不闻青史说封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白头吟

失却青丝素发生,合欢罗带意全轻。

古今人事皆如此,不独文君与马卿。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

夷门

晋鄙兵回为重难,秦师收旆亦西还。

今来不是无朱亥,谁降轩车问抱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延平津

三尺晶荧射斗牛,岂随凡手报冤雠。

延平一旦为龙处,看取风云布九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