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楞伽峡的壮丽景色,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
首句“何年巨斧擘崔嵬”以巨斧劈山开路的壮举起笔,形象地展现了楞伽峡的雄伟壮观。接着,“百怪?砑并水隈”一句,通过“百怪”与“水隈”的对比,突出了楞伽峡的神秘与幽深。
“乍似惊猿升木去,又如驯鹿献花来”两句,运用了“惊猿”与“驯鹿”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楞伽峡内动植物的灵动与和谐共处的场景。猿猴仿佛在树间跳跃,鹿则在林中悠闲漫步,献上鲜花,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千寻玉笋云长护,万朵琼花雨自开”进一步描绘了楞伽峡的自然美景。玉笋般的山峰被白云环绕,如同仙境一般;而琼花在雨中绽放,展现出一种清冷而高洁的美。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丽,也暗示了楞伽峡的静谧与纯净。
最后,“倚棹几回看不足,中流榜枻莫相催”表达了诗人对楞伽峡美景的深深喜爱与不舍。他多次驻足欣赏,却不愿离开,希望时间能够停留在这美好的瞬间。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楞伽峡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