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曲水诗

落花无限数。飞鸟排花度。禁苑至饶风。

吹花春满路。岩前片石迥如楼。水里连沙聚作洲。

二月莺声才欲断。三月春风已复流。分流绕小渡。

堑水还相注。山头望水云。水底看山树。

舞馀香尚存。歌尽声犹住。麦垄一惊翚。

菱潭两飞鹭。飞鹭复惊翚。倾曦带掩扉。

芳飙翼还幰。藻露挹行衣。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自然界的生动景象与细腻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先,诗中“落花无限数。飞鸟排花度。”两句,以落花和飞鸟作为切入点,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落花纷飞,仿佛无数花瓣在空中舞蹈;飞鸟穿梭其间,排成队列,增添了一种动态美。这种景象既展现了春天的繁华,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流转。

接着,“禁苑至饶风。吹花春满路。”进一步描绘了春风拂过禁苑的情景,将花香和春意带到了路上,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春天氛围。这里的“禁苑”可能指的是皇家园林,通过春风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活力,也隐含了皇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岩前片石迥如楼。水里连沙聚作洲。”这两句则转向对岩石与水沙的描绘,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岩石比作高楼,水中的沙洲则如同自然形成的岛屿,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

“二月莺声才欲断。三月春风已复流。”通过时间的推移,描绘了春天从二月到三月的变化,莺啼声逐渐消失,春风再次吹起,暗示了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循环。

“分流绕小渡。堑水还相注。”描述了水流的动态,小溪绕过小渡口,堑水相互汇聚,展现了水的流动之美与自然的和谐。

“山头望水云。水底看山树。”这两句则转换视角,从山上看水云,从水中看山树,通过视觉的变换,展现了山水之间的交融与和谐。

“舞馀香尚存。歌尽声犹住。”通过“舞”、“香”、“歌”、“声”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留恋不舍的情感,即使舞尽歌歇,美好的记忆仍留在心中。

“麦垄一惊翚。菱潭两飞鹭。”描绘了春天田野与水塘的景象,翚鸟在麦田中惊起,白鹭在菱塘上飞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飞鹭复惊翚。倾曦带掩扉。”继续描绘了自然界的互动,飞鹭再次惊起翚鸟,夕阳西下,门扉关闭,一天即将结束。

“芳飙翼还幰。藻露挹行衣。”最后两句通过“飙”(风)、“翼”(扇动)、“还”(返回)等词,描绘了风轻轻吹动着衣物,露水轻拂过行人的场景,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流转的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春日曲水诗。

收录诗词(17)

萧悫(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约北齐武成帝太宁元年前后在世。工于诗咏。天保中,公元554年(左右)入齐。武平中,公元572年(左右)为太子洗马。陈后主时,为齐州录事参军,待诏文林馆。卒于隋。悫曾于秋夜赋诗,其两句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颇为知音所赏。有集九卷,(《隋书志》及《两唐书志》)行于世

  • 籍贯:兰陵
  • 生卒年:约公元561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野田黄雀行

弱躯愧彩饰,轻毛非锦文。

不知鸿鹄志,非是凤皇群。

作风随浊雨,入曲应玄云。

空城旧侣绝,沧海故交分。

宁死明珠弹,且避鹰将军。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日晚弹琴诗

上客敞前扉,鸣琴对晚晖。

掩抑歌张女,凄清奏楚妃。

稍视红尘落,渐觉白云飞。

新声独见赏,莫恨知音稀。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春日诗

迟迟暮春日,霭霭春光上。

柔露洗金盘,轻丝缀珠网。

渐看阶茝蔓,稍觉池莲长。

蝴蝶映花飞,楚雀缘条响。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咏萱草诗

开跗幽涧底,散彩曲堂垂。

优柔清露湿,微穆惠风吹。

朝朝含丽景,夜夜对华池。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