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毛令方尉游西菩寺二首(其二)

路转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

白云自占东西岭,明月谁分上下池。

黑黍黄粱初熟后,朱柑绿橘半甜时。

人生此乐须天赋,莫遣儿曹取次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道路转过半山腰脚步还没移,已看见水清澈石枯瘦一片奇丽。
白云兀自笼盖了东山西岭,上下各一轮明月分不清天上池底。
果园中半甜的是红橙绿桔,田野里初熟了黑米黄米。
人生这种陶情山水的愉悦须老天赐与,可别让儿辈知觉减损了乐趣。

注释

足未移:一作“未足移”。
便能奇:看见奇丽之景。
黑黍黄粱:泛指谷类作物。
初熟后:一作“初熟候”。
朱柑绿橘:泛指果树。
天赋:一本作“天付”。
儿曹,儿辈,一本作“儿郎”。
取次,随便。

鉴赏

诗人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山清水秀的画面。"路转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这里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细腻入微的观察和感受,山路的曲折、清澈的溪流与坚硬的岩石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白云自占东西岭,明月谁分上下池"则是诗人对自然之美的一种超然态度。白云在山岭间自由漫游,与人类无关;而明月,则照亮了天地间的每一个角落,包括静寂的池塘,但这并不需要任何人的分配或干预。

接下来的"黑黍黄粱初熟候,朱柑绿橘半甜时",描绘了一幅丰收的田园景象。黍与粱都是古代的谷物,它们在成熟时呈现出黑色和黄色的光泽;而果实如柑、橘,在某个特定的时节达到半甜的状态,这些生长的果实似乎也在等待着收获的时刻。

最后,"人生此乐须天付,莫遣儿曹取次知"则显露出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哲思。"人生此乐"指的是这种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大自 然赋予我们的美好时刻,而这份快乐不是通过世俗的途径获得的,应是天然赋予的,不应该被世间的喧嚣所干扰。"莫遣儿曹取次知"则是在告诫我们不要让那些琐碎的人事烦恼打扰了这份宁静和享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其一)

已向闲中作地仙,更于酒里得天全。

从教世路风波恶,贺监偏工水底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其二)

君且归休我欲眠,人言此语出天然。

醉中对客眠何害,须信陶潜未若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其三)

孝先风味也堪怜,肯为周公昼日眠。

枕曲先生犹笑汝,枉将空腹贮遗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赠写真何充秀才

君不见潞州别驾眼如电,左手挂弓横撚箭。

又不见雪中骑驴孟浩然,皱眉吟诗肩耸山。

饥寒富贵两安在,空有遗像留人间。

此身常拟同外物,浮云变化无踪迹。

问君何苦写我真?君言好之聊自适。

黄冠野服山家容,意欲置我山岩中。

勋名将相今何限,往写褒公与鄂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