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态度与自然之美的欣赏。"虎溪靖节翁"引用了陶渊明(字元亮,号靖节)的故事,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最终归隐田园,象征着诗人追求自由与精神独立的精神。"芥视千钟粟"则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淡泊态度,将之比作微不足道的芥菜籽,强调了精神世界的丰富远胜于物质的积累。
"彭泽归来时,东篱灿霜菊",这里借用了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东篱下种植菊花的典故,象征着诗人回归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悠悠对南山,俯仰情自足",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内心满足和平静,无论是抬头仰望还是低头俯视,都能从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隐喻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物质的淡泊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向往隐逸生活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