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

托身千载下,聊思万物初。

欲令无作有,翻觉实成虚。

周文方定策,秦帝即焚书。

寄语无为者,知君悟有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独坐》由隋末唐初的诗人王绩所作,通过深邃的思考与哲理性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

首句“托身千载下,聊思万物初”,诗人以“托身”二字,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置身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试图回溯万物起源的思考。这里的“千载下”不仅指时间的久远,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历史与未来的深沉反思。“聊思万物初”则直接点明了思考的起点——万物的初始状态,引人遐想。

接下来的“欲令无作有,翻觉实成虚”,是诗人对宇宙生成过程的一种哲学思考。他设想如果要将“无”变为“有”,结果却可能发现这一切都是空洞的、虚幻的。这种思考触及了存在主义的核心问题,即存在的本质与意义。

“周文方定策,秦帝即焚书”两句,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考。周文王制定策略,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两件历史事件分别代表了文明的建设和破坏。诗人在这里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历史进程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文化传承与毁灭的深刻忧虑。

最后,“寄语无为者,知君悟有馀”则是诗人对读者或自我发出的感慨。他希望那些追求“无为”的人们能够理解,真正的智慧在于对存在与虚无之间界限的体悟,即在看似无为的背后,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独坐》诗通过对宇宙、历史和个体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力,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123)

王绩(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 《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 字:无功
  • 号:东皋子
  • 籍贯: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 生卒年:约590~644

相关古诗词

山夜

仲尼初返鲁,藏史欲辞周。

脱落四方事,栖遑万里游。

影来徒自责,心尽更何求?

礼乐存三代,烟霞主一丘。

长歌明月在,独坐白云浮。

物情劳倚伏,生涯任去留。

百年一如此,世事方悠悠。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游山赠仲长先生子光

试出南河曲,还起北山期。

连峰无暂断,绝岭互相疑。

结藤标往路,刻树记来时。

沙场聊憩路,石壁旋题诗。

叶秋红稍下,苔寒绿更滋。

幽寻多乐处,勿怪往还迟。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春晚园林

不道嫌朝隐,无情受陆沉。

忽逢今旦乐,还遂少时心。

卷书藏箧笥,移榻就园林。

老妻能劝酒,少子解弹琴。

落花随处下,春鸟自须吟。

兀然成一醉,谁知怀抱深?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赠薛学士方士

昔岁寻周孔,今春访老庄。

途经丹水岸,路出白云乡。

窈窕开皇道,深沉指太方。

物情争逐鹿,人事各亡羊。

月明看桂树,日下觅扶桑。

寄语悠悠者,谁知此路长。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