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钱唐怀古》由元代诗人陈廷言所作,通过对钱塘江两岸的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描绘,抒发了对过往繁华与盛世的追忆与感慨。
首联“越水吴山共寂寥,已无遗老话前朝”,开篇即以“越水”与“吴山”象征钱塘江两岸的历史地域,点明了怀古的主题。然而,“寂寥”二字,以及“已无遗老话前朝”的描述,暗示着往昔的辉煌与繁华已成过去,再也听不到那些见证历史的老人们的讲述,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颔联“海门三日潮声歇,天目千年王气消”,进一步将笔触延伸至自然景观与历史变迁的对比中。钱塘江潮水的壮丽景象与时间的流逝形成鲜明对照,潮声的“歇”与“王气”的“消”,不仅描绘出自然界的更迭,也暗喻着历史的兴衰与王朝的更替。
颈联“夜月乌啼龙井树,春风花落海鲜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夜晚的月亮、啼叫的乌鸦、古老的龙井树、春风中的落花、海鲜桥上的景象,每一处都充满了时间的痕迹和历史的沉淀,让人不禁思考岁月的流转与世事的变迁。
尾联“威仪文物今何在,回首浮屠倚碧霄”,将思绪引向更深层次的反思。昔日的皇家威仪与文化遗存如今何处可寻?面对高耸入云的佛塔,诗人似乎在问自己,以及后人,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答案,又如何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一问,既是对历史的深思,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整首诗以景写情,以情寓理,通过对钱塘江两岸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