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对酒》,由明代诗人宋登春所作。诗中以饮酒为主题,探讨了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首句“自古推名饮,而今不复疑”开篇即点出饮酒自古以来便被视为雅事,而今人们对此不再存疑。接着,“少年当适意,况我白头时”,诗人表达了年轻时应当尽情享受生活的观点,同时也暗示自己已步入老年,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剑说非良计,酒歌多妙辞”两句转折,诗人从饮酒转向对其他事物的思考。他认为,追求功名利禄(比喻为“剑”)并非明智之举,而饮酒时的歌声却能表达出美妙的情感。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情感与现实之间的差异,以及在不同人生阶段对事物看法的变化。
最后,“丹砂不可食,毕竟尔何为”以丹砂(古代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为例,进一步阐述了对生命与理想的思考。诗人认为,追求长生不老或功成名就(如丹砂)可能只是徒劳,最终还是要面对生命的有限性和现实的无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价值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饮酒这一日常现象,引申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