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袭美病中书情寄上崔谏议次韵

或偃虚斋或在公,蔼然林下昔贤风。

庭前有蝶争烟蕊,帘外无人报水筒。

行药不离深幌底,寄书多向远山中。

西园夜烛偏堪忆,曾为题诗刻半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病中对友人的思念和书信往来的温馨情感。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抒怀,展现了古典诗词中特有的意境和情趣。

"或偃虚斋或在公,蔼然林下昔贤风。" 这两句诗开篇便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偃虚斋”指的是清净的居所,“在公”则是对朋友的一种尊称。这里借“昔贤风”表达了对古代圣贤之风的怀念,同时也寄寓着诗人对友人的敬仰。

"庭前有蝶争烟蕊,帘外无人报水筒。"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庭院生活图景。“庭前有蝶”写出了蝴蝶在花间嬉戏的情景,而“帘外无人报水筒”则透露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状态,没有喧嚣,只是偶尔传来提水的声音,凸显了诗人的清寂生活和对友情的渴望。

"行药不离深幌底,寄书多向远山中。"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病中依旧惦记着友情的深厚。虽然身体虚弱,但心中的友谊如行药般随身不离。而“寄书多向远山中”则是对友人的思念之深,哪怕是遥远的地方,也愿意通过书信与其交流。

"西园夜烛偏堪忆,曾为题诗刻半红。"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独自时的怀旧情绪。“西园夜烛”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情境,而“曾为题诗刻半红”则回忆起往日与友人共同创作诗歌的美好时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切抒发,展现了诗人在病中不仅有对自然美好的感受,更有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情感寄托手法。

收录诗词(607)

陆龟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别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 字:鲁望
  • 籍贯:江湖散
  • 生卒年:?~公元881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袭美病中庭际海石榴花盛发见寄次韵

紫府真人饷露囊,猗兰灯烛未荧煌。

丹华乞曙先侵日,金焰欺寒却照霜。

谁与佳名从海曲,秖应芳裔出河阳。

那堪谢氏庭前见,一段清香染郤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奉和袭美病孔雀

懒移金翠傍檐楹,斜倚芳丛旧态生。

唯奈瘴烟笼饮啄,可堪春雨滞飞鸣。

鸳鸯水畔回头羡,豆蔻图前举眼惊。

争得鹧鸪来伴著,不妨还校有心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奉和袭美酒中十咏.酒楼

百尺江上起,东风吹酒香。

行人落帆上,远树涵残阳。

凝睇复凝睇,一觞还一觞。

须知凭栏客,不醉难为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奉和袭美酒中十咏.酒篘

山斋酝方熟,野童编近成。

持来欢伯内,坐使贤人清。

不待盎中满,旋供花下倾。

汪汪日可挹,未羡黄金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