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其三)

反躬端得味,当得有馀师。

形式: 押[支]韵

鉴赏

此诗出自宋代朱熹的《句(其三)》。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和诗人。他的诗作多以理学思想为底蕴,这首诗同样体现了他对于道德修养和自我反省的深刻思考。

“反躬端得味,当得有馀师。”这两句诗,简洁而深邃。首先,“反躬”二字,意味着自我反思、自我审视。在古代儒家文化中,反躬自省被视为提升个人道德品质和智慧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地自我反思,人们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改正错误,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端得味”,则表达了通过这种自我反省,能够品味到其中的甘甜与乐趣,即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

接着,“当得有馀师”,意指在自我反省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老师。这里的“有馀师”,不仅指出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还强调了每个人都有能力通过反思来指导自己,实现自我成长和进步。这与儒家倡导的“内圣外王”之道相契合,即通过内在的道德修养来达到对外在世界的治理与和谐。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朱熹对于自我反省和道德修养的深刻见解,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自我审视,从内心深处寻求成长与进步,最终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句(其四)

淤泥不染如来性,净社如陪多士禅。

形式:

句(其八)

夕来分外阃,昼铭过江东。

形式: 押[东]韵

句(其九)

君子仁慈犹克己,神仙安肯取人头。

形式: 押[尤]韵

句(其十)

亦知真意还自在。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