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出自宋代朱熹的《句(其三)》。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和诗人。他的诗作多以理学思想为底蕴,这首诗同样体现了他对于道德修养和自我反省的深刻思考。
“反躬端得味,当得有馀师。”这两句诗,简洁而深邃。首先,“反躬”二字,意味着自我反思、自我审视。在古代儒家文化中,反躬自省被视为提升个人道德品质和智慧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地自我反思,人们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改正错误,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端得味”,则表达了通过这种自我反省,能够品味到其中的甘甜与乐趣,即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
接着,“当得有馀师”,意指在自我反省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老师。这里的“有馀师”,不仅指出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还强调了每个人都有能力通过反思来指导自己,实现自我成长和进步。这与儒家倡导的“内圣外王”之道相契合,即通过内在的道德修养来达到对外在世界的治理与和谐。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朱熹对于自我反省和道德修养的深刻见解,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自我审视,从内心深处寻求成长与进步,最终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