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其三)云岩道中

云岫如簪。野涨挼蓝。向春阑、绿醒红酣。

青裙缟袂,两两三三。把曲生禅,玉版句,一时参。

拄杖弯环。过眼嵌岩。岸轻乌、白发鬖鬖。

他年来种,万桂千杉。听小绵蛮,新格磔,旧呢喃。

形式: 词牌: 行香子

翻译

云雾缭绕的山峰像发簪般矗立,野外的水涨满了蓝色的波光。正值春天将近,绿色渐浓,红色花朵正热烈盛开。
穿着青裙白衣的女子们三三两两地出现,她们在研读佛经,品味着禅意,一同参悟玉版经文中的智慧。
手握弯曲的拐杖,走过眼前险峻的岩石。岸边的乌鸦,羽毛斑白,满头白发如丝。
将来希望能在这里种植万棵桂花和千株杉木,听着小鸟的新鸣叫声,既有欢快的格格声,也有熟悉的呢喃声。

注释

云岫:云雾缭绕的山峰。
挼蓝:形容水色蔚蓝。
春阑:春天即将过去。
绿醒红酣:绿色渐醒,红色花朵盛开。
青裙缟袂:穿着青色裙子和白色衣袖的女子。
曲生禅:佛教禅宗中的经典。
玉版句:珍贵的佛经篇章。
乌:乌鸦。
白发鬖鬖:形容头发斑白且蓬松。
万桂千杉:众多的桂花和杉树。
小绵蛮:小鸟的鸣叫声。
格磔:鸟鸣声的一种,短促而清晰。
呢喃:鸟鸣声的一种,轻柔而连续。

鉴赏

这首《行香子·其三·云岩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描绘了春天山间云雾缭绕、溪水碧蓝的景色。"云岫如簪"形象地写出山峰如女子发簪般秀美,"野涨挼蓝"则描绘了溪流在春光中泛着深蓝色。词人笔下,绿色的植物生机盎然,红花烂漫,"青裙缟袂,两两三三"描绘了穿着素衣的村姑们三三两两地漫步。

接着,词人将视线转向禅意,"把曲生禅,玉版句,一时参"暗示了在此情境中领悟佛法的静谧氛围。"拄杖弯环"与"过眼嵌岩"则刻画了词人老态龙钟,步履蹒跚,但眼中仍饱含对自然的热爱。"岸轻乌、白发鬖鬖"进一步描绘了他的形象,乌鸦栖息在岸边,词人的白发随风飘扬。

最后,词人想象未来在此种植万棵桂树和千株杉木,期待听到鸟儿的新声"小绵蛮,新格磔,旧呢喃",寓意着生命的延续和大自然的和谐。整体上,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野春色,融入了词人的人生感慨和禅意思考。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行香子(其二)山居客至

白露园蔬。碧水溪鱼。笑先生、网钓还锄。

小窗高卧,风展残书。看北移山,盘谷序,辋川图。

白饭青刍。赤脚长须。客来时、酒尽重沽。

听风听雨,吾爱吾庐。笑本无心,刚自瘦,此君疏。

形式: 词牌: 行香子

行香子

归去来兮。行乐休迟。命由天、富贵何时。

百年光景,七十者稀。奈一番愁,一番病,一番衰。

名利奔驰。宠辱惊疑。旧家时、都有些儿。

而今老矣,识破关机。算不如闲,不如醉,不如痴。

形式: 词牌: 行香子

行香子.博山戏简昌父、仲止

少日尝闻。富不如贫。贵不如、贱者长存。

由来至乐,总属闲人。且饮瓢泉,弄秋水,看停云。

岁晚情亲。老语弥真。记前时、劝我殷勤。

都休殢酒,也莫论文。把相牛经,种鱼法,教儿孙。

形式: 词牌: 行香子

西江月(其一)寿钱塘弟正月十六日,时新居成

画栋新垂帘幕,华灯未放笙歌。一杯潋滟泛金波。

先向太夫人贺。富贵吾应自有,功名不用渠多。

只将绿鬓抵羲娥。金印须教斗大。

形式: 词牌: 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