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独自在圭峰山巅修行的情景。首句“两目何曾瞬”形象地表现了僧人长时间静坐,目光凝视,仿佛与外界隔绝的状态。接着“诸山总有缘”则暗示了僧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平和宁静。
“跏趺临绝壑,独自听鸣泉”两句,通过“跏趺”(盘腿而坐)这一佛教修行的姿态,以及“临绝壑”、“听鸣泉”的动作,展现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同时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炎暑方初伏,安期共老禅”中,“炎暑方初伏”点明了季节背景,暗示了僧人修行环境的艰苦,但“安期共老禅”则表达了僧人与时间、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他对禅学的深入理解和实践。
最后,“市廛无意绪,遥见上孤烟”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画面。远处的“孤烟”不仅象征着僧人修行生活的简朴与淡泊,也寓意着他心灵的纯净与超脱,与外界的纷扰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僧人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洁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修行生活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者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共处、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充满了深邃的哲理意味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