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二首(其一)

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

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

我今岂见画,观诗雁真在。

尚想高邮间,湖寒沙璀璀。

冰霜已凌厉,藻荇良琐碎。

衡阳渺何处,中沚若烟海。

形式: 古风

翻译

描绘物体的外在形态,要保持原貌不变。
诗歌传达画面之外的意境,贵在捕捉画中的生动状态。
如今我虽未亲眼见到画作,但通过诗篇感受到大雁确实存在。
想象在高邮一带,湖面寒冷,沙滩闪烁着光芒。
冰霜严寒已经来临,水草显得细碎而繁多。
衡阳那遥远的地方,湖中的小岛像烟雾中的大海。

注释

画写:描绘。
外形:物体的外在形态。
要物形不改:保持原貌不变。
诗传画外意:诗歌传达画面之外的意境。
画中态:画中的生动状态。
我今岂见画:我现今并未亲眼看到画作。
观诗雁真在:通过诗篇感受到大雁真实存在。
高邮间:高邮一带。
湖寒沙璀璀:湖面寒冷,沙滩闪烁。
冰霜已凌厉:冰霜严寒。
藻荇:水草。
良琐碎:细碎而繁多。
衡阳渺何处:衡阳那遥远的地方。
中沚若烟海:湖中的小岛像烟雾中的大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标题为《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二首(其一)》。诗中,诗人通过对李甲所画雁的描绘,表达了对画作艺术的赞赏。他强调画作不仅要忠实于实物形态,还要传达出画外的意境,而李甲的画作就做到了这一点,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雁在画中的生动姿态。

诗人通过“观诗雁真在”一句,表达了自己虽然没有亲眼见到画作,但通过诗句仿佛看见了画中的大雁,形象生动。接着,他想象着画中的场景,如高邮湖面的寒冷,沙滩的闪烁,以及冰霜覆盖下藻荇的细碎。这些描绘展现了画面的细腻与丰富。

最后,诗人借衡阳之远和湖中岛屿的渺小,象征着雁的迁徙和人生的无常,将画中的意境进一步深化,给人以深远的思考。整首诗以画入诗,诗中有画,体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高度理解和欣赏。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和答鲁复一高士

四观以为邻,朝霞以为灶。

赠我不知名,千古岩下草。

形式: 古风

和缙云守关彦远浮山作

广陵形胜昔所闻,昆冈作轴江为门。

西来蜀道从万里,伏堆藏阜争崩奔。

盘挐蹙踏得江住,精铁一亩岿然存。

半潜屋牖半出户,鼍龟见背熊罴蹲。

我行平地是绝顶,叹息但以指爪扪。

谁言一水限南北,壅遏势极逾腾骞。

不然安得江南之山踊跃出,中流浮玉犹崷崒。

操权高视竞瓜分,岛夷索虏何烦述。

木兰水调更凄凉,延和小语尤苍猝。

周公卜雒贵坦平,亦言有德易以兴。

真人龙飞狐兔窘,御营周堑压芜城。

大明寺中老竹在,九曲池上新荷生。

君胡闻此不数往,地中顽矿烦嘲评。

自言家世西湖侧,惯闻洗土开南屏。

欲空息壤发幽秘,河曲定笑劳精诚。

君不见珊瑚玲珑石上吐,海底有山那可睹。

形式: 古风

和颜随饮酒

樊山夜涨河鸣鼓,奎火占中知溽暑。

颜阖居邻胡子都,共喜夏麋登宴俎。

参军河北主簿南,骑马相逢不相语。

市西老屋断人居,自觉天风生广宇。

青菅席坐土阶湿,黄绠汲泉塼井古。

翩翩后至王将军,开口相投律呼吕。

丈夫得意吐然诺,杯酒形骸安足数。

露顶张颠且勿帻,起舞我能先众客。

二豪礼法空是非,一斗三杯眼方白。

中虚呕冷腹横縆,汗如槁壤朝阳蒸。

咈然烦厌暂莫遏,饮蛇不省疑吞绳。

豨苓卷桂导停饮,两日不咀公厨冰。

长篇忽听凤皇曲,却似半岭逢孙登。

君家铛勺还应洗,须我下床仍食美。

西池何似汉江长,谁使蒲萄变新泚。

醉捉蟹螯挛五指,吏部拍浮非在水。

抱琴宁复待招邀,昨夜雨凉孤兴起。

金丹定有换肠药,不用俗医论表里。

形式: 古风

建除体二首答黄鲁直教授(其一)

建策移汉都,奉春缘衣布。

除地愿见公,及以舍人故。

满船载明月,且复酌清酤。

平旦袯襫出,牛羊下来暮。

定境要两言,出处非并趣。

执臂欣逢迎,秋兰在堂下。

破甑雨生衣,蹇不改兹度。

危莫如人心,难莫如行路。

成事安得悔,来者其可悟。

收拾不须陈,千言一弃屦。

开门见井市,终岁纷遑遽。

闭门面墙壁,少日丰暇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