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形影神三首陶苏皆言日月灯影余兼言水镜影(其二)

遭遇有穷通,希世有巧拙。

念子实劳生,我于兹事绝。

蹙额宁有忧,开颜亦非悦。

万变纷在前,何尝起分别。

诸佛说无心,我已久寂灭。

试置水火间,了不知濡热。

岂若形与神,太用有敝竭。

子饮我颓然,唯此意劣劣。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唐时升的诗《和形影神三首·其二》以对话的形式探讨了人生境遇的无常和内心的平静。诗中,诗人将人生比喻为"穷通"和"巧拙"的交织,表达出世间万物瞬息万变,难以捉摸。他自述对人事已无过多执着,蹙额或开颜都不再源于外界得失,而是达到了佛家所说的"无心"状态,如同置身于水火而不觉其热。

诗人进一步强调,形体与精神过度劳累会导致疲惫,而他则选择了一种超脱的态度,即使面对形影神的变化,也能保持心境的平和。最后,他以"子饮我颓然,唯此意劣劣"作结,表达了对这种淡泊心境的坚守,尽管可能不如他人热烈,但却是他内心的真实感受。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收录诗词(105)

唐时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形影神三首陶苏皆言日月灯影余兼言水镜影(其三)

我居四大中,正如衣中著。

我岂好往来,衣当有新故。

道家贵久生,谓当长相附。

竺乾大导师,广说无生语。

亦知海有岸,不识津梁处。

遂与二子偕,万劫每同住。

如在百戏场,好丑安可数。

贤愚贵贱间,头面无不具。

工拙我为之,令子蒙毁誉。

毁誉亦非真,会当随子去。

苟悟万缘空,夫何忧何惧。

一醉能几时,何以消百虑。

形式: 古风

和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规林二首北城新构佛庐余于月夜数过之见城中雾气弥漫渺然如江湖中独高树浮水面耳

北城鲜人事,颇称幽人居。

四邻各无营,出入相于于。

近有学佛子,筑室于城隅。

我来人定后,寒月满广途。

白云起阛阓,浩然若平湖。

林莽不复辨,高杨独萧疏。

垣壁半未具,讲诵已有余。

钟磬发清响,晏坐良如如。

形式: 古风

秋雨过徐尔常园再宿海曙楼三首(其一)

面北层轩敞,携尊对断涯。

暮云栖睥睨,秋水没蒹葭。

复道传鲭鲊,回屏隐琵琶。

自夸能辨曲,移榻傍人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秋雨过徐尔常园再宿海曙楼三首(其二)

老入欢娱地,谁能让少年。

向来辞急盏,今夕趁繁弦。

坐密宫商切,情忘笑语颠。

酒酣佯潦倒,双倚侍儿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