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佛书

却恨前身不是僧,当年谁许共传灯。

轮回世外三千界,业障人间百万层。

出定慈云开慧日,坐忘炎海结春冰。

澄心本属吾儒事,面壁空斋对惠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读佛书》由明代诗人庞尚鹏所作,通过深邃的哲思与佛学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世界以及自我修行的深刻理解。

首联“却恨前身不是僧,当年谁许共传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前世未能成为僧人的遗憾,同时对能够与他人共同传承佛法的机缘表示了渴望。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己与僧人进行比较,突出了对佛法的向往和对与他人共同修行的期待。

颔联“轮回世外三千界,业障人间百万层”,描绘了一个广阔而复杂的世界观。诗人认为世间存在着无数的轮回与变化,而人们在其中背负着各种各样的业障。这一联不仅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苦难,也暗示了佛教中关于因果报应和解脱的教义。

颈联“出定慈云开慧日,坐忘炎海结春冰”,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过程。诗人想象自己在冥想中,慈祥的云朵如同开启智慧之光,使内心的慧日得以照耀。同时,通过“坐忘”这一禅修方法,将内心的烦恼与痛苦比作炎热的海洋,通过修行使之凝结成春日的冰雪,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解脱。

尾联“澄心本属吾儒事,面壁空斋对惠能”,诗人将儒家的修身养性与佛教的禅修相结合,认为内心的澄清是无论儒家还是佛教修行者都应追求的目标。面对墙壁静坐,是对惠能大师(唐代著名禅宗大师)的致敬,也是对自己内心修行的承诺。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于不同哲学思想的融合与尊重,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世界以及自我修行的独到见解,融合了佛教与儒家的思想精髓,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390)

庞尚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夏日怀陈洛南尚书

艳阳池馆夏生寒,偏喜清时共挂冠。

夜雨高吟频遣寄,稻田新熟愿加餐。

交游转觉蓬山远,魂梦犹惊蜀道难。

最是故园风景好,满天明月似长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七夕前二日检佛书寄怀卢方伯

法林持钵听龙吟,萧瑟凄风送暮砧。

对境肯教忘梵语,逢人曾遣寄乡音。

天浮海虹秋声动,云掩郊原雨气深。

乞巧楼前新月好,待君乘兴共登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癸酉中秋忆前辛酉兹夕锁院校文

鸣鹄凌风欲上天,夜凉星斗望中悬。

若教法眼空尘世,休向词垣数岁年。

紫陌豪华俱梦幻,故人南北各风烟。

屠龙绝技终何补,谁逐虚名乞世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园中秋思用韵和卢方伯

秋声迢递到江滨,鱼鸟相看意转亲。

云净林塘天似水,月移河汉夜留人。

壶中信有金丹在,头上从教白发新。

平地风涛何足问,东山曾许藉閒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