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小集次韵郑教授

溪山有佳月,可以永今夕。

惊心总悠悠,过眼纷籍籍。

何为秋向深,甚是老已逼。

长谣陶一觞,怀抱所共席。

披衣步良夜,奈此佳月何。

太虚澹以阔,青景转觉多。

风微泛家山,露湛明庭树。

乌鹊无停栖,稀星片云度。

光冷秋气肃,感时唯自惊。

徘徊亦已久,不知更漏深。

嫦娥在高高,传闻殊恍惚。

双鹤快飞来,驾我探月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宁静的月夜与友人相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色之美和自然之静谧。诗中“溪山有佳月,可以永今夕”开篇即点出月夜的美好,引人入胜。接下来,“惊心总悠悠,过眼纷籍籍”两句,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暗示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何为秋向深,甚是老已逼”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时间与生命的主题,秋天的深入似乎预示着岁月的流逝,而“老已逼”则直接触及了生命的老去。然而,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并未沉溺于哀伤之中,而是选择了“长谣陶一觞,怀抱所共席”的方式,借酒抒怀,与友人共享这份美好。

“披衣步良夜,奈此佳月何”表现了诗人对月夜美景的欣赏与不舍,他披衣而出,漫步于良夜之中,试图将这份美好永远铭记。接着,“太虚澹以阔,青景转觉多”描绘了天空的广阔与清寂,以及月光下景物的丰富与生动。

“风微泛家山,露湛明庭树”通过微风轻拂山峦、露珠映照庭树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宁静与和谐。而“乌鹊无停栖,稀星片云度”则以动态的乌鹊与飘动的云朵,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

“光冷秋气肃,感时唯自惊”表达了诗人对秋夜冷清之感的深切体会,以及对时光流逝的自我反思。最后,“徘徊亦已久,不知更漏深”写出了诗人长时间流连忘返的情态,而“嫦娥在高高,传闻殊恍惚”则以神话传说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时间的深刻感悟,以及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刻的喜悦之情。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有怀斯远及施仲益次章丘韵

后湖有徐舅,永丰有施甥。

英英怀玉山,方来孰争衡。

世岂无甥舅,人岂无友生。

二士真可人,得之于我荣。

蹠寿回也短,司命如不平。

已乎系时数,感焉涕泗并。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次韵载叔

南风吹归船,便欲老林下。

尘埃坐吴会,衮衮失昼夜。

因行山寺高,忽见此粲者。

长夏得襟期,楼居静如画。

他年共回首,一段好佳话。

谁知予怀深,万事口不挂。

形式: 古风

次韵成季(其一)

凉天有佳月,何须问盈亏。

彼美黄金花,亦自满东篱。

我归南山秋,从此当乐之。

开园整旧蹊,世事真若遗。

迤逦得闲趣,款曲知情怡。

鸥鹭或时下,可使机心疑。

向来宦江海,自缚曾谁鞿。

客来相劳苦,一觞聊共持。

休去便当已,宜佩渊明诗。

形式: 古风

次韵成季(其二)

挈杖过前麓,凉风动吾巾。

指点昔所玩,示我同心人。

徘徊路将夕,犹能望城闉。

平沙映回岸,黄叶迷青蘋。

石径亦可上,老眼俱为新。

危亭望更远,左右还多筠。

不觉夜气合,沾洒雨脚匀。

兴尽篝火归,隐约溪粼粼。

是中著佳士,与俗隔几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