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支岩道人

发寒多不剃,门雪少曾开。

瓦钵几星芋,石床三面苔。

缘衣虱懒拾,避猎鹿长来。

见说岩头树,前生手自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由于天气寒冷,很少有人剃头,门前的积雪也很少清理。
破旧的瓦罐里只有几颗芋头,石头床上长满了青苔。
因为衣服上都是虱子,懒得去捡,野鹿倒是常来避人。
听说那岩石上的树,还是我前世亲手种下的。

注释

发寒:天气寒冷。
多不剃:很少剃头。
门雪:门前的积雪。
少曾开:很少清理。
瓦钵:破旧的瓦罐。
几星芋:几颗芋头。
石床:石头床。
三面苔:长满了青苔。
缘衣:因为衣服。
虱懒拾:懒得捡虱子。
避猎鹿:野鹿避人。
岩头树:岩石上的树。
前生:前世。
手自栽:亲手种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开篇“发寒多不剃,门雪少曾开”表明诗人长时间地与世隔绝,不修边幅,也很少踏出家门,即使是冬天的积雪也难以见他一探头颅。这两句通过对头发和门前的雪景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红尘、远离世俗的生活态度。

接着“瓦钵几星芋,石床三面苔”则是对诗人隐居环境的具体描绘。瓦钵中生长着稀疏的芋菜,而石床上则覆盖着茂盛的苔藓。这两句通过对日常物品和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亲密相依的生活情境。

“缘衣虱懒拾,避猎鹿长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隐逸生活。衣衫上爬满了虱子,而他却懒于去清理,这种对日常生活琐事的漠视,是诗人专注内心修养、远离尘嚣的一种写照。而“避猎鹿长来”则表明诗人的居所已经成为了野生动物的庇护之地,甚至连狩猎都不再光顾,这里的“避猎”暗示了一个宁静无扰的环境。

最后,“见说岩头树,前生手自栽”中,“岩头树”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山岩顶部种植的树木,而“前生手自栽”则透露了这些树木是诗人亲手所植,这不仅表明了诗人的劳作,更隐含着一种宿命观和对自然的深厚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怀。

收录诗词(266)

宋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祖至元末,举茂才,以奉亲辞。工诗。比对精切,造诣新奇。有《翠寒集》等

  • 字:子虚
  • 籍贯:元平江路

相关古诗词

僧日观画蒲萄

玉山道人苍壁立,胸潴万斛松煤汁。

吐作千年古怪藤,犹带西湖烟雨湿。

元气淋漓草木活,太阴菌蠢虫蛇蛰。

须萦翠雾瘦蛟走,睛抉玄珠黑龙泣。

神剜鬼刻字崛奇,水精火齐光陆离。

天魔擎来帝青宝,鲸波涌出珊瑚枝。

墨花酣春马乳涨,醉梦渴想西凉姿。

风窗秋疑蠹叶语,露架夜忆虬柯垂。

须臾掩卷何所见,月落庭空无影时。

形式: 古风

端石砚

千年岩璞斩新硎,一片琳腴截紫青。

云汉带星来玉匣,墨池蒸雨出沧溟。

烟开雾敛天晶彩,海静江澄地典刑。

要与陶泓作佳传,老磨松液写《黄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高柳夕阳收,繁弦奏未休。

数声风露饱,一壳古今愁。

凉思知秦树,哀鸣乱渭流。

年年离别处,几曲送残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蕃釐观感琼花

后土祠南裔,坤维媲室家。

国封严典礼,宫祀尚褒嘉。

不是神灵异,焉能眷迩遐。

应须有玉女,到此赏琼葩。

丽服从空降,明妆倚日斜。

同挥五云扇,共驻七香车。

月姊羞调粉,风姨罢散花。

青童回绛节,金母屏彤霞。

故事唐时盛,佳名数代誇。

尘根虽下界,天意在中华。

雪让珑璁巧,冰销刻镂瑕。

人间惟独尔,地上更何加。

万蘤殊寥落,群芳避艳邪。

玫瑰诚执御,芍药等泥沙。

圣运俄惊辍,兵强忽肆拿。

舛讹难核实,真赝遂聱牙。

雷雨还惊蛰,潜藏重发芽。

旁枝微旧崛,新叶漫荣荂。

尤品终芜没,珍蕤逐水涯。

两朝成草莽,九庙杂龙蛇。

古殿兰旗暗,残炉桂燎赊。

蕣颜愁想像,珠树绝骄奢。

寂寞无双誉,徘徊但自嗟。

八仙聊免俗,消得宝栏遮。

形式: 排律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