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冯翊宋令

三楚风流信有人,先声今已彻咸秦。

宁为鸡口官无小,欲试牛刀久要新。

细肋卧沙勤下箸,长芒刺眼莫沾唇。

山西豪杰知吾老,为说犹堪举万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三楚之地的风流人物确实存在,他们的名声如今已经传遍了整个咸秦地区。
宁愿做小地方的官员也不愿默默无闻,想要施展才华已久,期待新的机会。
在沙滩上细心品尝美食,即使是尖锐的鱼骨也要耐心剔除,绝不轻易尝试未知的风险。
山西的豪杰们知道我已经老去,但他们仍然认为我还有能力承担重大的责任。

注释

三楚:指古代楚国的三个地区:东楚、南楚和西楚。
风流:指有才情、有名望的人。
咸秦:古地名,包括今陕西南部和甘肃部分地区。
宁为:宁愿。
鸡口:比喻小而有实权的位置。
牛刀:喻大材或高超的技艺。
新:新的机会或挑战。
细肋:鱼刺。
长芒:鱼刺的尖端。
山西:古地名,今山西省。
豪杰:英雄豪杰。
万钧:极言重量大,比喻重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的《送冯翊宋令》,表达了对友人冯翊宋令赴任的期许和鼓励。首句“三楚风流信有人”,以楚地的风流人物比喻宋令,暗示其才情出众。次句“先声今已彻咸秦”,意指宋令的名声已经传遍了广阔的咸秦地区,表明了他的影响力。

“宁为鸡口官无小”借用典故,表示宁愿在小地方担任重要职务,也不愿在大处无所作为,体现了宋令的志向和抱负。“欲试牛刀久要新”,则比喻他渴望有机会施展才华,展现自己的能力。

“细肋卧沙勤下箸”描绘了宋令勤勉工作的形象,即使职位微小,他也坚持不懈。“长芒刺眼莫沾唇”则是告诫他面对诱惑时要保持清醒,不轻易妥协。

最后两句“山西豪杰知吾老,为说犹堪举万钧”,表达了诗人对宋令的期待,认为他在山西一带的豪杰中仍能发挥重要作用,有担当重任的能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赞扬了宋令的才能,也寄予了厚望,充满了激励与祝福之情。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送外舅郭大夫夔路提点刑狱

天险连三峡,官曹据上游。

百年双鬓白,万里一身浮。

可使人无讼,宁须意外忧。

平生晏平仲,能费几狐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刘主簿

平生师友豫章公,矻矻谈君口不空。

半面相看吾已了,连城增价子何穷。

三千奏牍诸儒上,四百庵寮一岁中。

二父风流皆可继,谤禅排道不须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江季恭

正学元非世,能诗新有声。

诸公交郑季,多士闭何生。

泛爱经过数,移书底里倾。

又为淮海别,病眼向谁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江楚州

濠梁初得意,阙里旧论诗。

晚岁何多难,经年始一辞。

淮人饥馑后,良吏拊循时。

欲托山阳簿,翁归不受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