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登北高峰》,作者是清代诗人周庆森。诗中通过描绘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观,展现了作者对霸业沉浮与古迹风韵的感慨。首句“霸业当年竟沼吴”,暗示了昔日的辉煌已成过往,霸业如吴国般淹没在时光的洪流中。接下来的“而今古寺奉僧盂”则转而描绘眼前景象,寺庙成为僧人修行之地,反映出世事沧桑。
“海生明月潮千里,塔隐残阳雨半湖”两句,通过描绘海月和残阳的景色,展现出壮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暗含着历史的沉淀和时间的流转。诗人将目光投向远处的海潮和近处的塔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虚洞呼猿谈赵宋,荒台游鹿陋姑苏”进一步描绘了北高峰的荒凉与古朴,仿佛能听到古人猿声,看到鹿群游荡,姑苏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显得简陋而落寞。这几句寓言性地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怀旧之情。
最后,“新诗准拟镌悬壁,蜡屐重来认故吾”表达了诗人对创作新诗的愿望,希望将此刻的感受刻于壁上,以待日后重游时,还能认出那个曾经的自己。整首诗情感深沉,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