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将领平定叛乱的壮举,展现了英勇与智慧并存的英雄形象。开篇“威灵南曜亘长城”,以“威灵”形容将领的神威,南照长城,象征着力量与防御的结合。接着“小范蟠胄尽甲兵”,“小范”暗指范仲淹,这里借指年轻将领的英姿,他们身披铠甲,准备充分,蓄势待发。
“孽虏负恩当万死”,描述敌军背信弃义,罪责深重,面临严惩。“牙旗挥电拯群生”,“牙旗”代表将领的旗帜,如闪电般挥动,拯救了百姓于水火之中,体现了将领的英勇与仁慈。
“琼山月霁蛮烟净,炎海风高宿雾清”,这两句运用自然景象的转变来比喻战事的结束,琼山月明,蛮烟散去,炎海风高,宿雾消散,象征着战争的胜利与和平的到来。
最后,“此日功成匡四国,尧天荡荡孰能名”,赞美了这次战役的成功,不仅稳固了四方国土,更是如同上古圣君尧帝的天下一般广阔无垠,难以言喻其伟大。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古代将领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德,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