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渡台湾(其二)》由清代诗人吴廷华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航海者的壮志与心境。
首句“出海知前路”,开篇即点明了航海者面对未知旅程的心态,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蕴含着对未知的敬畏。接着,“指南还向东”一句,既是对航海方向的明确指引,也是对航行目标的坚定追求,体现了航海者对方向的把握和对目标的执着。
“真乘万里浪,怕趁十分风”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航海过程中的波澜壮阔与风险挑战。万里之浪象征着广阔的海洋与无尽的挑战,而“怕趁十分风”则表达了航海者在面对极端天气时的谨慎与恐惧,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鸟雀渺无影,鱼龙自有宫”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渺小的鸟雀与深邃的鱼龙来衬托航海者的孤独与勇敢。鸟雀的渺小与鱼龙的深藏,象征着航海者在浩瀚大海中可能遭遇的孤独与挑战,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内心的坚韧与不屈。
最后,“年来颂清宴,飞渡见神功”两句,总结了航海者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到达目的地的喜悦与自豪。这里的“清宴”既可理解为清静的宴会,也可理解为清新的庆典,象征着航海者在完成艰难旅程后的庆祝与放松。而“飞渡见神功”则直接赞美了航海者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远航壮举的非凡能力与勇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航海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航海者面对未知与挑战时的勇气、智慧与坚韧,以及最终达成目标后的喜悦与自豪,充满了对人类探索精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