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引

绣衾斜倚坐。潇潇几番过。初时还小后来大。

教人醒眼卧。教人醒眼卧。梦魂何苦楚,雨师折挫。

尽淅沥、愁无那。可怜滴得耳根破。漏声都听错。

漏声都听错。

形式: 词牌: 东坡引

鉴赏

这首《东坡引》由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深沉的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象的交融。

开篇“绣衾斜倚坐”,以“绣衾”这一富有质感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寂寞的氛围,主人公独自倚坐于绣被之上,暗示了其内心的孤独与静思。接着,“潇潇几番过”,通过“潇潇”的雨声,渲染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环境,仿佛是主人公情感的外化,雨声与主人公的心境相互映照,形成了一种和谐又略显悲凉的意境。

“初时还小后来大”,这一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描述了雨势的变化,从最初的细小逐渐变得宏大,象征着主人公情绪的波动,从最初的平静逐渐走向激荡。紧接着,“教人醒眼卧。教人醒眼卧”,重复的语句强调了这种情绪的强烈影响,让人无法忽视,无论是清醒还是沉睡,都无法逃离这份情感的冲击。

“梦魂何苦楚,雨师折挫”,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将主人公的内心痛苦与外界的自然现象相联系,雨师(古代传说中的降雨之神)似乎也在遭受折磨,与主人公的梦魂一同承受着痛苦,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尽淅沥、愁无那”,“淅沥”一词生动地描绘了雨声的细微与连绵不绝,同时“愁无那”表达了主人公面对这种情境时的无奈与愁绪,情感的深度与广度得到了充分展现。

最后,“可怜滴得耳根破。漏声都听错”,这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雨滴落在耳畔,不仅打破了宁静,也扰乱了主人公的思绪,甚至让时间的流逝都变得模糊不清。这一细节处理,既体现了自然与人的紧密联系,也反映了主人公在情感波动中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与无奈。

整首《东坡引》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主人公复杂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情感洞察力。

收录诗词(372)

陆求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云怨

梨花欲雪。正海棠初放,芳菲时节。

莽莽天涯,江上独立,洗残花柳色。

过水黄莺,衔泥燕子,碧鹳淋漓响空垤。

绿草池边,青梅树下,蛙鼓偏清越。

胭脂零落花裀湿。更平头鞋子,双弯空设。

油壁钿车去不得。向晚西堂,滴碎乡心,布衾似铁。

欹着枕头,数残更漏,杨柳芭蕉愁绝。

形式: 词牌: 春云怨

清平乐

西风袅袅。吹老宫前草。一幅鲛绡都湿了。

清泪不知多少。夜深月暗灯昏。庭槐乱落纷纷。

莫道君王难见,有人朝夕承恩。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六幺令

前头鹦鹉,莫自轻饶舌。

齐纨顿收箧笥,减却三秋热。

春日翠华来处,烟草和愁结。昭阳欢悦。

长门清静,斜抱云和对新月。

歌头曲遍重理,冷落清秋节。

宫掖新样蛾眉,学得无差别。

莫道君恩已断,只怕头如雪。风吹檐铁。

半床幽梦,却有何人好明说。

形式: 词牌: 六幺令

忆秦娥

霜枫落。离愁挂在斜阳阁。斜阳阁。

秋风禾黍,茂陵城郭。茱萸湾口西风恶。

鸳鸯机上衣裳薄。衣裳薄。藁砧何在,空闺萧索。

形式: 词牌: 忆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