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中丞归本道

上将还专席,双旌复出秦。

关河三晋路,宾从五原人。

孤戍云连海,平沙雪度春。

酬恩看玉剑,何处有烟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上将回到他的专座,再次手持双旌前往秦国。
他将要穿越关河,途径三晋之地,随行人员都是五原的人。
孤独的守卫之地与海相连,春天的沙地上雪花飘过。
为了报答恩情,他拔出宝剑,然而眼前哪里还有战争的烟尘。

注释

上将:指代高级将领。
专席:专用的座位,表示地位。
双旌:两面旗帜,象征权力和使命。
秦: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这里可能指秦国或秦国领土。
关河:山川险要之地,代指边疆。
三晋:战国时期的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这里泛指山西地区。
五原:古代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这里是说随行人员来自此地。
孤戍:孤立的守卫据点。
云连海:形容地势偏远,与海相近。
平沙:广阔的沙漠。
雪度春:春季仍有降雪,说明气候寒冷。
酬恩:报答恩情。
玉剑:珍贵的剑,象征荣誉和决心。
何处:哪里,疑问词。
烟尘:战争的烽烟,代指战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返回故乡的情景,充满了对远方战事的回忆和对未来平静生活的向往。首句“上将还专席”,表明高级将领结束了他的职责,返回特定的位置或状态;“双旌复出秦”则描绘他离开秦地的场景,其中“双旌”可能指的是军旗或者是某种仪仗。

接着,“关河三晋路”,勾勒出了将军归途所经过的地理环境,表达了从边疆到内陆的旅程;“宾从五原人”则突显了随行者众多,可能暗示着这位将军在战场上获得了一定的声望和尊敬。

第三句“孤戍云连海”,通过描写边塞的荒凉景象来表达远离尘世、守卫疆土之孤独与苍茫;“平沙雪度春”则展现了季节更替和自然界的静谧美,可能是将军归途中所见到的景象。

最后,“酬恩看玉剑”,通过将军对待赠予的玉剑进行回忆,表达了他对于往昔战事、恩情的珍视与怀念;“何处有烟尘”则是一种比喻,暗示着战争已经远去,现在只剩下平静无忧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军旅生涯的描绘,表达了将军归隐后的心境变化,以及对于过去战绩与未来的淡然态度。

收录诗词(44)

皇甫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孝常,皇甫冉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杨儇榜进士。工诗,出王维之门,与兄名望相亚,高仲武称其诗“体制清洁,华不胜文”(《中兴间气集》卷下),时人以比张载、张协、景阳、孟阳。历官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移阳翟令。《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唐才子传》传于世

  • 籍贯:润州丹阳
  • 生卒年:785

相关古诗词

路中口号

还乡不见家,年老眼多泪。

车马上河桥,城中好天气。

形式: 五言绝句

赠沛禅师

南岳满湘沅,吾师经利涉。

身归沃洲老,名与支公接。

净教传荆吴,道缘止渔猎。

观空色不染,对境心自惬。

室中人寂寞,门外山重叠。

天台积幽梦,早晚当负笈。

形式: 古风 押[叶]韵

出世篇

生当为大丈夫,断羁罗,出泥涂。

四散号呶,俶扰无隅。埋之深渊,飘然上浮。

骑龙披青云,汎览游八区。经太山,绝大海,一长吁。

西摩月镜,东弄日珠。上括天之门,直指帝所居。

群仙来迎塞天衢,凤皇鸾鸟灿金舆。

音声嘈嘈满太虚,旨饮食兮照庖厨。

食之不饫饫不尽,使人不陋复不愚。

旦旦狎玉皇,夜夜御天姝。当御者几人,百千为番。

宛宛舒舒,忽不自知。

支消体化膏露明,湛然无色茵席濡。

俄而散漫,斐然虚无。翕然复抟,抟久而苏。

精神如太阳,霍然照清都。

四肢为琅玕,五脏为璠玙。颜如芙蓉,顶为醍醐。

与天地相终始,浩漫为欢娱。下顾人间,溷粪蝇蛆。

形式: 古风

石佛谷

澶漫太行北,千里一块石。

平腹有壑谷,深广数百尺。

土僧何为者,老草毛发白。

寝处容身龛,足膝隐成迹。

金仙琢灵象,相好倚北壁。

花座五云扶,玉豪六虚射。

文人留纪述,时事可辨析。

鸟迹巧均分,龙骸极癯瘠。

枯松间槎蘖,猛兽恣腾掷。蛣?虫食纵,悬垂露凝滴。

精艺贯古今,穷岩谁爱惜。

托师禅诵馀,勿使尘埃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