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袁中道所作的《病中漫兴八首》中的第五首,题为“病中漫兴”。诗人以风中的篁竹为引,寓言自己在病中心境。"风篁能笑亦能言",形象地描绘出竹子在风中摇曳,仿佛带有情感,既可欢笑又可诉说,暗示诗人心情的复杂与感慨。
"玄对经年静掩门",则表达了诗人长期闭门养病,生活单调,只有黑白两色(玄)相伴的寂寥。"定里空书惩往事",写诗人通过阅读书籍反思过去,试图从往事中汲取教训。
"老来梦哭念深恩",流露出对往昔深情厚谊的怀念,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伤。"雄心已逐烟云散",表达诗人壮志未酬的失落,而"绮习犹余笔砚存"则透露出他对文学创作的坚持和热爱。
最后两句"春水桃花还有兴,一函先达武陵源",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表明即使在病中,诗人仍怀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着能如桃花源般的精神归宿,寄情于书信,希望能将自己的情感传达给远方的朋友。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人生的反思,又有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病中坚韧不屈的人生态度。